- 博文
冯晓东:当央视也困惑房价一年内12次“变脸”时
2010-01-26 17:05:52你想知道房价一年内12次“变脸”是怎么样的吗?房价一年内12次“变脸”,究竟是房价在变?还是媒体推波助澜在引导之变?如果是媒体推波助澜在引导之变,那么,这个世界真的是太疯狂了!或者只能这么说,当央视也困惑房价一年内12次“变脸”时,这个世界真的是太疯狂了!房价能平平安安到过年吗?!我以为,要真是这样,不是房价的错,怪只怪,这个魔法太邪乎!
看看央视财经今年的主要观点吧!看看年初一套房如何变脸到年底一间厕所吧!我们的主流媒体一月份重点讨论的是楼市的“拐点”,房价将继续下跌;二月份是集合了一群人讨论此时不能买房,认为房价还没有跌到底;三、四月份是鼓吹小阳春、暖流过后仍会跌;五、六月份是过度消费已过去,后续消费力量不足,什么丈母娘的理论已过时,几代人购房无能力;七、八月份是房价已过高要等等看;九、十月份是价升量跌,已不再是金九银十了;十一月份是优惠政策将取消,房价再次出现“拐点”。总之,我们的主流媒体从头到尾都是不要让民众购房,结果听了财经这个中国权威电视台意见的人们在持币待购中,让本来还能购买一套住房的银子到年底就只能买一间厕所了。
我们的主流媒体从头到尾的讨论中除了给高房价的豪宅大作广告之外,似乎从来也没有给过消费者一个应出手的信息,总是在观望、等待中期待房价再一次暴跌,让消费者可以捡个金元宝。可从来都是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在作怪的消费者们,只能从财经的信息中空守着无奈的等待。结果房价仍在财经的攻击声中向上爬,消费仍在不断的暴增,央视也似乎变成了一面镜子,照出来的都是相反的结果,左边变成了右边,右边跑到了左边。
也许是我们的主流媒体财经频道对中国房地产这个支柱型产业带有明显的偏见,因此,很多时候各种评论都几乎一边倒的让人无法理解与原谅,须知,中国房地产的真相,如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差别,房价收入比的计算规划等都需要了解。同一个数字从不同的侧面会有不同的理解,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本应是财经的宗旨,但却似乎成了将本质抛在一边而强调以点盖面的局部,成为只看表面现象的代言人。
君不见,当我们的主流媒体评论房价的平均销售价格过高时,拼命在攻击那些奢侈品的典型如十多万元一平米的汤臣一品,十多万元一平米的盘古四合院,至于平均价中有大量远高于平均价的房子时,则意味着低于平均价的普通住房供应更多,并且价格更低。正是因为高价房拉高了平均价,但扣除这些本来也不是供给主流市场消费者的奢侈型消费住房之后,岂不是只能证明那些主流市场的普通商品房价格更低于平均价?
举个例子,如果十平米的住房平均销售价是二万元一平米,扣除了一平米十八万元的汤臣一品,则剩下的九平米平均价就只有2千多元了,所以说平均价只是不同供给结构中的游戏,而并不代表真正的市场,更不代表普通商品房的消费价格。我们的主流媒体评论房价不能简单的换算平均价,从而误导百姓。
为什么我们的房产销售统计中会用平均房价?为什么国际的统计中会用中位数,而不是平均房价?为什么汽车不用平均售价?为什么机票不用平均售价?为什么收入不能用平均工资?这些都是因为中位数反映的是上下两层不同消费层次的情况,中位数之下的才是普通消费,中位数之上的是特殊的奢侈型消费,这两者之间可能会相差100%以上或相差数倍,除非所供给的产品都是同类产品,价格相差巨大,但那样也就没有了我们的主流媒体大吹特吹高价房的热点了。
我们的主流媒体恰恰忽略了当部分地区或城市冒出了一些特殊的高价房时,虽然提高了平均价格,但正反映出一定有大量远远低于平均数的低价房或合理价位的住房,否则绝对算不出这个平均价来。而正是我们的主流媒体的特殊高价房的宣传让社会和民众产生了误解,以为市场中的所有房价都会涨到汤臣一品的水平,反而让更多的民众产生了投资和抢房子的动机,让市场中的价格波动加大,这种对涨价的个性楼盘的鼓吹,让社会与民众更加不相信国家统计房价缓慢上涨的信息,让真正的统计数据失去了对市场的指导意义。
如果年初暴跌之后的房价和今年的房价比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暴涨,不但收复了失地还略有上涨。但之前的价格指数则明显看出的是恢复性增长,环比与同比都在较低的水平。之后的同比高涨则主要来自于价格下跌的基础指数较低的原因,但环比增幅仍在下降。2009年十一、十二月直到2010年的二月份之前,同比的价格指数都会较高,并逐步攀高,但环比却可能仍保持下降或缓慢增长。在个别城市的房价高涨中,一些特价的楼盘反复的在我们的主流媒体中播出,并造成了房价全面上涨的洪流态势,让中、西部地区本来只有不到三千元一平米的住宅房价也被在催生中上涨了,似乎这里的房价也暴涨到了万元以上。所谓民间调查中七成人士认为房价过高或85%的人买不起住房的糊涂概念也恰恰来自于这种夸张的宣传与鼓吹。
再来看看,深圳的流动人口远远大于本地人,在深圳买不起住房的人为什么不回本地或其他地方去买房呢?他们不是买不起,而是只想买深圳的高价房。上海、北京的房价贵,但为什么会有大量的销售呢?因为有人想买北京、上海的高价房,而买不起的人同样不愿到中西部去买便宜的房子,哪怕他们的父辈本来就祖居于中西部地区。买不起甲地房不等于买不起乙地房,人口的流动本就是随着就业与收入转移的,否则又如何用一个合理的标准去评论房价呢?都想住在核心大城市,都想在核心大城市拥有住房的财富才是房价高的原因。
我们的主流媒体本应全面的反映事实的真相,承担起正面宣传房地产在恢复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责任,鼓励民众的合理消费,这个合理消费中当然包括根据消费能力选择消费地点的住房,而并非只期待着房价的下跌。
我们的主流媒体的心态似乎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凡是鼓吹高房价不合理、房价一定要跌的言论,就会占领道德制高点,赢得叫好声;而凡是认为房价将继续上涨的言论,就会招来读者和网民的破口大骂,并被斥为开发商的利益代言人。前者的代表是易宪容,后者的代表是任志强。其实易宪容从一开始就错了,而且一直错了好几年,为什么易宪容的支持者还是比任志强多呢?那是因为人们就是希望看到房价要跌的观点,这样才符合自己的心理,即使易宪容连续错了十年以上,人们还是会继续支持他,因为人们只是在支持自己的固有观点,易宪容不过是被大家抬出来的幌子,问题不在于房价会不会跌,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希望看到房价要跌的言论。
有资料表明,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成年人获取信息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接受教育,每个人的内心都是非常自我的,他们不会轻易接受不同的思想,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固有观点寻求支持和证据。这个结论非常重要:人类是非常自我的动物,他们不会轻易接受不同的观点,他们看文章、听演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原先的观点寻求支持,这时候,凡是合乎他口味的观点,他就会照单全收,凡是不合口味的观点,就会被无情抛弃。也许就像民众们在反对明星们在广告中推销假药的同时,更反对那些无原则的为了金钱而播放这些广告的媒体一样,他们更想看到的是能为他们提供事实真相而非假药的报道,至少不要让他们的财富因为听信了这些不真实的导向性宣传而遭受重大的损失,每次都让到手的幸福被媒体的误导而从指缝中丢掉了。民众可以反对某些观点,但不要不珍惜今天的努力和自己的钱,民众也可以听信某些观点,但同样更要让自己的财富获得更多的收益。
所以,我以为房价一年内12次“变脸”在某种意义上不是房价本身在变,而是媒体推波助澜在引导之变,甚至错误引导之变。我们的主流媒体应反映正面宣传房地产在恢复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与责任,鼓励民众的合理消费,根据消费能力选择消费地点的住房,而并非只期待着房价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