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哥本哈根式“杯具”是富人的错还是穷人的错
2009-12-23 12:23:12一场旨在保护地球,造福子孙的会议,让各国首脑情绪式的争论搅成了一锅稀粥。
一个祥和浪漫的童话之都,在一片争吵、攻击、指责声中变得乌烟瘴气。
这就是被誉为“哥本哈根式‘杯具’”的全球气候变化峰会。
是谁造就了这款“杯具”,在这个杯具中承载的究竟是清汤寡水还是酱汁浓汤?
面对环境危机,发展中国家都在指责发达国家不愿意放弃开大车、养宠物的奢华糜烂的生活,而对本次峰会提出的减排目标消极抵抗,甚至是漠视和无视。开幕前三天,发展中国家更是被发达国家提出的“不公平”的减排指标,以及“打发乞丐”式的援助基金额度刺激得群情激愤,77个发展中国家甚至以退出大会相威胁,最后还是美国率先让步承诺将援助基金提高十倍,才暂时缓解了彼此的对立情绪。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其争论的根本问题依然还是穷人和富人的对立,而对立的背后则是“仇富”的情绪发泄。
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指责多数不能成立。
表面看来,当众多发展中国家积极提出了减排30%-40%的目标时,发达国家像是一个坏孩子应付作业式的提出了极其勉强的10%、20%的目标,最积极的日本也只是提出了30%的目标,同发展中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副为富不仁的嘴脸跃然纸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整个资本主义大行其道的近500年来,发达国家在享受工业化带来的巨额利润和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无数次为破坏环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迷雾、飓风、暴雪、酷暑、基因疾病……。其实,早在这个什么峰会召开的N年前,发达国家每年投入到环保减排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已经是一个无法估算的数值。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甚至以法律的形式被固定下来。
同时,多数发达国家都是民主国家,民众对于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增强,也迫使政府将环境保护提到了政治生命的高度,当年著名影星斯瓦辛格当选加州州长后,有人批评其开的悍马不环保,一代硬汉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耍酷的权利。那些在中国常见的小煤矿、小水泥厂、小造纸厂,是美国官员根本无法想象的东西。日本更是如此,日本人对环境的爱护几乎达到了苛刻的地步,许多去过日本的朋友,都说那里的很多城市干净得让你无从落脚。客观的说,此次发达国家提出的减排目标还算客观公允,人家确实没有多少减排空间了,日本能提出30%的目标,可说是让人敬佩的。
再反过来看看发展中国家,具体的数据就不用举了,且看一些鲜活的案例。曾有一位长者告诉我,当年下乡时,为了获取木炭,他们会砍伐大量树木后用土法就地挖坑点火烧炭,且不说对环境的污染,其中浪费的木材和热量,现在想起觉得都是一种罪过。而这只是当地无数知青点的一个缩影。
改革之后,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这种原本只是自取自足的破坏和浪费向着全民化、规模化甚至是工业化发展,在过去的三十年各地土法齐上马,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小水泥厂、小造纸厂、小煤矿、黑砖窑、电子垃圾回收作坊遍地开花,近年来,诸多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有大约90%的同类事件因经济发展等理由被和谐掉了)。
穷人往往因过于专注于自己的生计和发展,而对周边环境和未来漠不关心。穷人和富人相比,两者间的差距不是勤奋,而是创造财富的效率和自身素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展中国家所遭受的贫穷,不是我们传统教育中所谓发达国家和帝国主义的掠夺,而是对独裁、腐败、浪费、破坏性发展和漠视效率的惩罚。我相信,如果真的做一个统计(前提的发展中国家允许这样的调查发生并能提供真实信息和数据),在过去的100年间,发展中国家给地球造成的负面影响,肯定远远大于发达国家的豪华汽车和家庭宠物。
作为共同的地球居民,争吵和指责于事无补,意气用事也只会让好的事情和愿景走向反面,穷人不要抱着仇富的心态咄咄逼人,富人也不要带着鄙视的目光高高在上,应共同承担起彼此的责任,穷人(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实际行动中付出更大的代价,为了子孙后代牺牲一些既得利益、短期利益、甚至是发展速度,而富人(发达国家)应该在道义的层面担负更大的责任,出人、出钱、出技术,帮助穷人度过用空间换时间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