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跨年反思,楼市还将上演“狂想曲”?
2010-12-23 11:28:42回顾过去一年,股市一路过山车,让人欢喜让人忧;而房地产市场一路唱凯歌,尽管“史上最严厉”调控等多种压力下威逼楼市“以量换价”打折促销,迫使房价回归常态,但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大背景下,房地产行业英雄本色犹在。
为期三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号在北京已闭幕,会议上强调将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尤其是发展公租房。但对于大家关心的房地产调控,特别是房产税并未提及。笔者认为,政府避而不谈楼市调控并不代表明年调控会明显“松绑”。那么,未来楼市预期如何?在这个跨年的关键时间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下。
2010楼市调控年,房企逆市翻身仍“不差钱”
从土地市场来说,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的不变真理导致土地市场热度不减,大型房企尤其是央企地产公司华侨城、中铁建等坐拥雄厚资金“逆市而动”,在市场相对低迷的时期加速“抄底”,筹备足够的土地资源作为后期开发、上市融资等企业运作的资本。
从过去一年楼市发展历程来说,伴随着“史上最严厉”两次楼市调控,业内外对于房价是“慢慢降”还是“一步到位地降”的争论从未罢休,但在通胀预期、人民币升值压力,资金缺乏投资渠道的市场背景下,楼市自住、改善、投资需求纷纷入市,“限购”也未能挡住投资者对于楼市关注的热情。与此同时,下半年以来的楼市市场有效供应的增加与大型房企“以量换价”的市场战略,导致今年楼市年终还未到,七成房企已完成年度销售目标,万科更是以超千亿的销售业绩领衔中国房地产业。
房价不断上涨,房企已逆市翻身“不差钱”,“高房价”更难以遏制,政府不得不将保障房的建设重新提上日程,今后,商品房与保障房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两架马车,并驾齐驱为不同阶层市民服务。
正视现在,楼市调控的“决心与无奈”
2010年成为中国楼市的调控年,然而这场“史上最严厉”宏观调控效果却未尽人意,尤其是决策者以各种“限购”政策为“高房价”市场降温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推出了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计划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并同时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
在国外,美国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无疑为中国楼市调控不尽人意的现状“雪上加霜”,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将会增加,从而导致货币贬值,人为地推动物价上涨。大量印刷钞票将产生通胀,从而导致热钱流入房地产市场等领域进行资产的保值增值,“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只是更加巧合地为开发商博弈调控“过冬”提供了市场外部环境。
在国内,今年11月CPI同比上涨5.1%,再创年内新高,伴随美国实施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国内通胀预期正在慢慢演变为现实。一方面央行频繁上调存准率,凸显了当前货币政策向2011年“稳健”过度的特征,但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仍将为“高房价”创造生长的温床;另一方面却是加息、频繁上调存准率,抑制通胀预期的来临与房价的快速上涨政策的频繁出台。楼市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目前“高房价”的局面能否得到改观?这让业内外人士看了也会觉得让人欢喜又让人忧,难以看懂。从这个角度来讲,彰显了当前楼市调控的“决心与无奈”。
展望未来,楼市还将上演“狂想曲”
总结近几年中国楼市的发展历程,投资者之所以能够看中“炒房”机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胀预期下房价重新在上涨,但房屋租金的投资回报率却低于其市场预期。单纯依靠房产自身增值成了其短期投资的主要目的,而短期出租收益相比“炒房”收益,少的几乎可以忽略。
当下,当下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通胀预期加速。人们为了资产的保值升值,对于投资房产的关注热度会越来越高,并不会因为楼市调控的“限购”政策而放弃对于房产的关注。今年11月CPI同比上涨5.1%,再创年内新高,尽管中央明年经济政策的整个基调,把稳物价放在更突出位置,但是在通胀预期下,同样,投资者不可能放弃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炒房”机会。
从信贷规模来看, 今年11月份的新增贷款额很可能达到甚至超过5000亿元。这意味着,2010年的信贷投放“超额”(超过7.5万亿元的年度信贷投放目标)的几率较大。信贷投放“超额”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引起国家的关注,频繁上调存准率只是央行对收缩市场“流动性”的一方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在当前物价不断攀升、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背景下,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那么,明年新增信贷目标可能低于今年的7.5万亿元。那么,明年的新增信贷金额目标到底是多少,也成为我们评判2011年楼市走向的一个关键因素。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明年的新增信贷金额目标不会大幅缩水,会保证新增信贷具有一定的市场平稳性、连续性。由此我们判断,明年的有可能还会保持一定的市场“流动性”,2011年的楼市发展也会相对平稳,房价也会在坚挺中艰难上涨,楼市还将上演“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