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收藏博客 | 豪宅博客
    个人资料
  • 姓名:杨超豪宅专家
  • 博客等级:15
  • 博客积分:78893
  • 博客访问:87213
    博客标签

我的好友
  • 博文

景观的“有”与“无”【“景春杯”征文】

2010-09-03 10:05:13

如果说,笔者在《浅论景观之魂》文中所论,为“景观之理念”的话。那么本文,笔者就景观设计思想做些粗浅的探讨。不妥之处,还望专家批评指正。

 

 

 

长期以来,我们居住的城市形态,都是由建筑物决定的。而景观,又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景观设计已成为点金手,为我们居住的城市增色添彩。

景观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景观也拥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而中国古老的景观艺术虽有悠久的传统、构思精巧、大气恢宏,但在现在景观的营造上,似乎并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其实,要在景观设计中引入现代的元素、构成材料以及现代艺术形式的同时,又要保持“中国特色”却有难度。然而,艺术是共通的,现代景观设计若能从优秀的中国传统艺术中借鉴而古为今用,却也不失为一种“捷径”。

景观设计,就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映。而一切景观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完成,都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通常,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二是,实体构成的空间。而景观的实体比较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空间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注重不够,这就很易形成各种景物的堆砌。老子云:“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也就是说,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而景观创作活动本身,就是通过“实”达到“虚”,以“有”求“无”。黑格尔说:“一切有限的东西都是要消亡”。就 “有”、“无”而言,其“形成”过程为“有”;其“消亡”过程为“无”。换言之,景观的从“无”到“有”,再由“有”升华为“无”。可将有形的景观,潜移默化消于无形融入人们的生活。故佛家说“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景观的“无”,有时比“有”包含的更多、更深、更广,更符合景观的内核。“无”对于“有”时,更易于引人遐想。一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那一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笔者说,景观的“无”胜于“有”,是指“精有”胜于“全有”。若着重于“精有”,大书而特书,其远胜于“杂而琐”、“泛而无章”的“全有”。取其一处而点睛,突出其主体,分而不散,简而不单,虽少尤精。景观,因“无”而观“有”,因“无”而“有”更“有”。

景观的“无”,犹如中国画的留白。中国画的空白绝非空洞无物,可有可无,而是其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其“空白”是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而精心布陈,其形断而意连,色无而意存,给人以丰富联想,虽无笔墨的点染却有精神所寄,情思所露。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写道:“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于孤立绝缘,自成境界。”

在景观的审美活动中,“无”高度发挥了意想思维的能动性,激发心灵创造出比之于实际的“有”远为丰富的艺术情趣。而在体察感受中,让观者从身入心入情入至神入,心领神会中引人入胜,回味无穷,提至深层性精神世界。这应是中国现代景观设计思想之所求,这也是景观能观者在内心境界产生“心物感应”和“兴到神会”的审美价值。而西方景观文化,唯独缺乏这一灵魂的“意境”审美内涵。

现代人似乎更注重建筑的精神性,更迫切地需求一种“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的精神性物质载体。当前,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成为当下建筑界讨论的焦点。而景观,应是立体的诗,流动的画,无声的音符。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这里的“空”,便是化为万境的“有”。即真正的空“无”,能产生奇妙的“有”。可见,诗性是中国现代景观的又一精髓所在。景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景生情,情生景。具有诗性的景观,可通过以视觉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于物化的景观环境形态,在人们的行为心理上引起反应,即所谓:鸟语花香、心旷神怡、触景生情、心驰神往。这便达到了物、情、意,“三境一体”的综合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任何景观,均先有构思,后成而有意韵,与人交融而生成灵魂。换言之,景观的活力,是源于其内在特性和诗化语言的触碰。“静与动”、“观与赏”、“无与有”有机融合,能给人以强烈的冲击与挑战。使景观与人相互动,感悟自然,物我相融。应目会心的领悟自然之内在生命,透过景观,悟到人之情性。

“无”是景观设计追求的一种境界,融入“无”的理念,用“无”与“有”的思辨逻辑来建构整个环境景观。“无”与“有”是相辅相成、矛盾统一的,“有”对于“无”,“无”对于“有”;“有”中有“无”,“无”中有“有”。以“无”为本,达“无”生“有”。所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所不为”。

“无”,是景观设计者,静思所悟方能得之,这可说是:静思生慧,道法自然。其景观的“无”,即达到将自然与人融合为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注:中国人自古推崇“天人合一”,讲求对天地万物的敬仰和向自然学习。这种理念导致了中国特有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审美体系的产生,也造就了中国独特的环境景观文化。中国古人在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空间艺术处理方面取得了极高成就,而其理论根源,却与在当代西方科学主义认知模式下具有颇多争议的“风水学”密不可分。因篇幅所限,笔者在此不作赘述。

标签:景观 景春杯 征文 阅读(1252) | 评论(1) | 收藏(0) | 推荐(9) | 举报

顾彤 :2010-09-04 21:41:09
顶杨大才女,你的勤奋值得行业学习!!!
  • 发评论
  • 登录 | 注册
  • 最少5个汉字。请勿发表色情、反动的内容或广告,谢谢合作。
    • 请选择表情
    • 真棒
    • 我生气了
    • 我酷吧
    • 微笑
    • 热吻
    • 好害羞
    • 翻白眼
    • 悲伤
    • 抓狂
    • 疑问
    • 窃笑
    • 惊讶
    • 鬼脸
    • 大笑
    • 呲牙
    • 闭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豪宅之家的观点或立场。
    copyright (c) 2004 haozhai.cn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豪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