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嘉凯城长三角微服私访记
2010-07-12 10:42:56
上周下半周,跟随嘉凯城集团组织的逆市营销巡防组考察了其旗下位于长三角的五大项目,分别是杭州的中凯红街、苏州的苏纶场、南京的嘉业壹号公馆、湖州的阳光假日和上海的中凯曼荼园,一路上聊天、考察、开会和感受。
感受一:春江水暖鸭蜗居
在从上海出发上了沪宁高速之后,因为还没有感受到后面的高强度连篇累牍,所以还是以闲聊为主,这时路上开来一辆装满鸭子的卡车,它和我们并排行驶了约1公里长,我曾尝试开窗招呼,不想遭遇一股“马叉虫”味道。看看因为超载而使得鸭子抬不起脖子的摸样,不禁感叹鸭子也有和人一样蜗居之痛,一个笼子中20鸭的公交车状,同时也感慨,如果鸭子都抬不起头,是不是会影响它脖子的运动弹性呢?进一步想到,鸭脖子的口味会不会也受到蜗居所带来的影响呢?
感受二:就怕惦记温州人
人有时候很奇怪,明明讨厌着鄙夷着却常常惦记着。随着宏观打压的推进,各地楼市的成交开始放缓。各个项目经理再谈到逆市突围的方式方法时,却不约而同地率先提到了找温州人或温州推广,并对这些群体的渠道深入而津津有味地进行探讨。想想温州人得罪谁了?在楼市热销时候很多所谓高端楼盘都腔调十足地提出“我们这个项目不是卖给那种温州人的!”但楼市一淡却又第一时间如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想到温州人。温州人,成了楼市中的子弟兵!
感受三:有钱只是Half缘分
在每个案场因为宏观打压而陷入困境的时候,率先想到的是开始研究客户。这是一个喜人的局面,至少所有供应者开始研究消费者了,但是对了其一却又错失其二:一方面特别是中高端物业率先被讨论的是“谁买得起我们的产品?”但却浅尝辄止地忽视“客户买我们的产品为什么?做什么?怎么用?”等主观意愿的探讨,这是令人失望的,在目前消费紧缩的背景下,有钱并不稀奇而有钱并肯消费且用于本案消费,这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后续才有可能通过或产品改良或营销创新乃至PR活动等进行客户公关。
感受四:老外服务生的Live秀
某天入住南京假日酒店,第二天一早出发去湖州。在餐厅早餐时,看到一外籍西装套裙美女貌似是个经理或主管侧立一角。但在用餐过程中,她不断走上餐台向不同的客人,类似于“这个盘子要收掉么?”和“吐司的味道如何?”等每桌一问地进行搭讪,弄得很多客人一头雾水且一脸尴尬。找个老外做服务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还抱着“因为无法交流才显得神秘”而以此提升酒店的所谓人文素质和形象,那真是有点古今大战了。
感受五:湖州遇旧人
走进湖州嘉业阳光假日的会议室,我们已经因为高速公路跟车迷路而迟到许久,但不想进去就被开发商总经理认出,他甚至可以准确说出之前我们在上海哪里谈过合作以及破裂原因。其实,作为一家创立已经十年的代理公司,我们之前的确已经接触过很多开发商,或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形成最后的合作,但是不因为谈判总有合作和放弃之分,也不因为因为市场的关系不断有这种接触的存在就草率应对而匆匆放弃可能的机会。当机会二度来临时,你有没有勇气将一段曾经放下的意愿再重新带回谈判桌前呢?
感受六:想和你去抽抽风
因为两天要走五个城市,所以很多时间就耗费在高速公路之间的阡陌纵横上了。沿途或有风景或有不时阵雨,但秉承着多年来一贯的“上车就睡→下车开会→会后有会→会上滔滔→回房复盘→一夜激辩→明早启程→一城未见”的距离感。去过大半个中国,询问城市印象,却只晓得机场、酒店、办公室,全然不晓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别样风光。喜欢工作没有错,但不懂得对工作以外的关注,或许浪费的不仅是人生,也是又一撮可以引发思考的岔路口。
感受七:不要制造精美的垃圾
最后一站回到上海,也将感受传说中那81栋彼此都不同的别墅。在面临一个宏观不支持的产业背景下,却看到广告公司交出三分报价不菲装帧精美却云里雾里的所谓概念特刊。那关于“幸福建造、尊重劳动”的口号和纪录片固然卓尔不群,但面对距离开盘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却还在禁锢在唯美的个人理想中困兽犹斗,不禁想起某80后的口头语“一朵汗,再一朵!”都说合作方彼此要对对方负责更多,但很多时候做不到,用主观唯美的概念耗费投资人上百亿的资本却云淡风轻。都说中国开发商可恶,但他们在那些标榜崇高的不切实际面前却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