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五星级(酒店)里的雪菜面
2012-07-05 13:26:17这是个兼有人性虚荣和被包容处的命题。
如果不关乎定语,我们对于雪菜面的理解相由心生:即使在通货膨胀如今天的背景下,也可以用不到10元的价格来锁定;但如果加上“五星级酒店”的前缀,或许雪菜面还是那碗雪菜面,但价和值已经今非昔比。
02年在南京明月港湾项目运营中,提出“背景住宅”的概念,甲方老板自然要问此中真意,我记得当时的答案是“用另一个比喻来解释这个比喻”——同样一个拉小提琴的人,如果他站在地铁口演奏,他充其量是流浪艺人,而如果换到了上海大剧院,他就是小提琴演奏家。
人还是那个人,哪怕无需从牛仔裤换成燕尾服,但因为“背景”不同,这个小提琴手的身份不同、市场价值不同、受到的尊重程度不同。
所以,背景很重要。
在现代营销乃至社会交往中,很多时候我们是为了一些看不见的无形价值在埋单,或者说价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购买背景的价格兑付。
不能单纯用虚荣这种极端道德观点来界定市场乃至商业,因为商业中更加笃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1994年,小学同学到当时上海顶尖的商务场所上海商城波特曼担任保安(我们无意贬低此工种),后来奇怪的是所有人问题“小宇,侬在哪里上班啊?”
得到的回答都是“波特曼呀!”
当年的感慨和今天完全不同,因为今天更会站在回答者立场上化解这种搪塞,因为“你只问我在哪里上班,的确没有问做什么工作!”
回到本文命题——【五星级(酒店)里的雪菜面】。在最好的地方最低消费,这句话抛开市井的道德指摘,其实是具备合理性的。比如,你约了人在五星级酒店谈生意,但先行一碗雪菜面满足了“可以坐一下午的消费额度”,五十元所消费其实是复合型的,因为你消费的不仅是雪菜面本身,还有一下午的舒适(空调、钢琴、落地玻璃所反射的路人艳羡),还有在商务首见中的姿态或曰调性。
由此延展开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当你的客户在排场上略逊于你(未必实力逊色)的时候,你掌握更多更早的话语权;比如,当谈判进行到Bargin的狗血桥段时候,侬一句“五星级里厢,唉噶沙坑没腔调来!”,至少能瞬间置对手于下风。
用背景所带来的无形价值充分铺垫,这时候事件本身的成功几率就已经“半九十”了——90年代中期,震惊上海的某局领导挪用公款案中,诈骗人只是个来自宁波的小裁缝,但是他充分利用“五星级的雪菜面”原理——开着加长林肯去借个50万调头存,即使再经历风云的领导也会疏忽于一时:因为加长林肯面前,50万问你借,属于“看得起你”或者“送利息给你”!
以前做外汇的时候,有时市场没有大波动,这时候的行情被我们成为“Range-Trading”。这种箱体形态的潜台词是“市场会在上限调头,在下限止跌”。这种可控的上下波动,在今天的商业行为乃至人际交往中的确存在被研究和被发现的价值——
雪菜面是箱体思维的下限,而五星级则是相对的上限。五星级里吃完雪菜面,消费的是雪菜面背后的五星级,而英雄莫问出处,运用那个“波特曼里做保安”的原理——你只会问我下午在哪里,而不会深度问到我吃的是什么?
一杯咖啡和一碗雪菜面有么有区别?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同样是以五星级酒店为背景,我端着一杯咖啡,如若像周立波所言“啜一口吐半口”和“喝一口汤,很文艺地轻挑几根雪菜间或着面条儒雅慢嚼”,所达到的形象传播效果其实差别并不大,何况两者的价格应该也都在50元的箱体里进行局部微调,而已。
“今天下午我在某五星级酒店!其”背后的潜台词无外乎“会客、谈生意”等等事件属性,毕竟再没文化的人也不会嚣张到“到五星级酒店大堂去大怪路子,伴一句娘西撇”!
当然以上所言,碰到市井如某阿姨就宣告无效:
“小黄,侬勒该啥地方上班啊?”
“投资公司。”
“各么,侬现在耐几钿啊?”
“没多少”
“没多少,是多少啊?”
“一两千吧”
“一千还是两千啊?”
“一千五吧”
“一千五是工资咯,奖金有伐啦?”
“不清楚呀,刚进去”
“拿叉头好报销伐?”
“不清楚呀,刚进去”
“提成有伐啦?”
“不清楚呀,刚进去”
“侬哪能都不清楚,侬各额宁哪能糊里糊涂额啦?!”
因为你进了五星级,所以所有人对那碗雪菜面充满期待和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