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本轮楼市调整呈“U”形,明年有望缓复苏
2011-10-19 15:48:28房地产业“看天”吃饭,天有阴晴冷暖之分,企业亦有饥荒饱餍之别。对于广大开发企业而言,“看云识天气”非常重要。只是,很多企业或者预判能力不强,或者总受惯性思维支配,总在犹豫不决或盲目乐观中丧失战机。
今年以来,确也有个别开发企业业绩再创新高,如万科、恒大、碧桂园等,尤其是万科前三季度销售金额已近千亿,比去年提前两个月破此大关;其原因,主要是企业踏准了市场节奏,不等(等调控政策放松)、不靠(靠地方政府或母公司输血)、不要(向地方政府要条件,比如要求缓缴土地出让金,调整项目规划、缓开工等),通过积极主动的促销措施,一边回笼资金,一边低价抄底拿地和并购项目。从而实现企业逆市扩张,市场占有率不降反升。
然而,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今年都是一个“差年景”,虽然糟糕的程度尚不及2008年。其中,部分企业尤其不幸,因为从1月“新国八条”出台之后,一直按兵不动、消极观望,当时有种观点在业内颇有市场:不开盘、不降价、不拿地,笔者曾戏称之为“三不主义”。
结果证明,相当一部分开发商当初有点乐观了。新一轮调控以来,整整八个月了,市场仍未见复苏,政策也未见松动。二三线限购政策升级,确实遇到巨大阻力,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见底。但货币政策仍然紧缩,尤其是房地产贷款额度太少,对于整个市场需求的压制程度,已远超限购政策。“解放军”至今未来,市场仍在挣扎,而众多开发商的资金链却越绷越紧,当前面临的境况可谓既尴尬、又危险。其中部分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已经或正在谋求出卖项目或企业股权,从而退出地产江湖。
存货比情况可以说明市场压力。截至9月底,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分别为12.93、12.81、9.53、8.45,这就意味着,按过去6个月的月均成交量,四个城市的可售存货皆需8月才能消化完,特别是北京、上海两市的存销比持续3-4个月高于12,已经显著偏离的正常区间。并且,随着“金九银十”的成色严重不足,预期四季度全国多数城市的住宅存销比还将继续走高。
笔者的判断是,未来半年市场都将处于“探底”通道,期待2008年底至2009年那轮市场报复性反弹,并不现实。2008年和当前的情况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区别。首先,从宏观经济面来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中国经济快速下滑,2009年一季度GDP增幅一度下滑至6%,从而导致楼市需求大减,量价齐跌;而当前欧债危机持续升级,中国经济只是稳中略降,今年二季度GDP增幅仍为9.5%,楼市需求中的大部分并非主动撤离,成交低迷的原因是外部政策严厉打压。
其次,从经济政策和房地产政策分析,2008年四季度,中央开始救经济,推出了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房地产政策亦同步放松,为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结结实实了打了一剂“强心针”,结果造成了2009年中国经济率世界之先,一枝独秀的快速复苏,楼市则是报复性反弹,全年全国房价涨幅超过23%,创近20年之最。
然而,受上一轮超强度经济刺激政策影响,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当前我国面临高通胀的压力,即使7月份CPI已现拐点,但仍将在偏高水平徘徊6-9个月,这就导致货币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不会像2008年四季度那样快速放松;而在房价尚未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之前,楼市调控也绝不会像2008年那样大幅放松。其结果将是,这轮楼市调控的节奏慢、时间长,但调整深度估计难超上一轮,这是惟一可以略略乐观的地方。
如果总结一下,就会发现,2008至2009年那一轮楼市调整,属于快跌急升,调整形态呈“V”形。而本轮楼市从2010年二季度就已开始降温,直到现在,仍未调整结束,预计明年才有可能完成筑底,其后的复苏和反弹,预期也是慢步调的,这就会形成 “U”形的调整形态,调整周期将长于上一轮。面对这一形势,除了极少数不差钱、且无扩张战略的开发企业外,都应直面现实、放弃观望、积极促销,为“过冬”储备一些干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