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收藏博客 | 豪宅博客
    个人资料
  • 姓名:北草豪宅专家
  • 博客等级:16
  • 博客积分:178563
  • 博客访问:198052
    博客标签

我的好友
  • 博文

王亚丽没有被“再版”说明了什么

2011-07-20 15:09:55

之所以写下这个标题,是因为有感于2011年7月17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云南省委组织部调查称“党煦燕履历造假”不实。经云南省委组织部联合调查组调查,遍访200余人,查阅上千件档案,证实了党煦燕履历造假一事并不属实。

党煦燕被云南省批准候任副厅级干部公示后,网上出现大量反应党煦燕涉嫌履历造假等材料,一度被指“云南版王亚丽”。

云南省委组织部最短最快时间组织调查,落实中央关于部选拔任用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要求,严格执行组织人事工作纪律,既不冤枉一个好干部,也不会提拔一个不符合条件的干部。党煦燕经受了考验,“党煦燕履历造假”被彻底击毁,“云南版本王亚丽”并没有被再版。

冒充富翁之女,农家女平步青云,并由此引出惊天大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原副书记、石家庄市原政协常委王亚丽“造假骗官”事件水落石出,堪称中国官场一桩奇案。

据新华社报道,王亚丽的真名叫丁增欣,石家庄所辖无极县张段固镇西验村人,生于1969年9月1日,1989年举家搬离西验村。王亚丽事件被披露后,在公开资料中,除了性别,其他均被证实造假,可谓“一身是假”,特别是实际年龄,从1969年一下子改到1978年,足足小了9岁。

王亚丽事件让人感到费解的是,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农家女,连初中都未毕业,却在官场上官运亨通,平步青云,高升到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原副书记。有人认为,如果她素质再高一点,如果她不是太贪心、太嚣张,闷着头继续干,其前程不可限量。王亚丽“造假骗官”,既有无形之手的推动,也有体制漏洞,当王亚丽事件真正浮出水面之后,干部任用、民主监督成摆设成为街头巷尾的话柄。

王亚丽被揭露查处,在成为典型案例的同时也成为官场的反面教材。凭心而论,社会和网民在舆论监督的同时并不希望再有王亚丽现象的出现。

王亚丽没有被“再版”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首先是针对目前一些地方官场屡屡爆出假学历、假文凭、假履历现象及买官卖官现象,造假者通过升迁,获取更大的权力,于是权力兑换资本和贪欲贪婪不断出现,给社会稳定带来危害,有的更是以权谋私,称霸一方,老百姓深恶痛绝,强大的舆论监督成为揭露造假骗官的有效手段,石家庄王亚丽被揭便是这种舆论发挥的结果。党煦燕被错怪了,或许还有其他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社会和网络实施舆论监督的作用,也说明网民的觉悟在提高。

第二,各类造假已愈演愈烈,从学界、商界、娱乐界到官场,造假成为公开的秘密,造假之所以盛行,一方面造假为获取更大的权力,另一方面造假形成了博弈的利益链,再一方面造假违法成本低。长期以来,监督层管理层对造假的失察,一种无形的纵容,从而形成社会公信力下降,也使地方政府在选拔和任用干部上的诚信度受到质疑。云南组织部选拔任用规定,对拟任干部在媒体上进行公示,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拟任干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从而说明相关监督层和组织部门在重建和构建公信和诚信制度上已引起极大重视,公示制度正是对选拔和使用干部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公示让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第三,王亚丽“造假骗官”揭露出来的是窝案,举一反三,或者以后还会揭露出张亚丽、李亚丽等。造成这种现象的是在干部任用选拔上,对提名、推荐、考察、审核走过场,不按程序办事,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成为摆设。因而,加强制度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在干部选拔和任用上公开选拔、公平竞争、公正示人。云南省组织部和相关管理部门在党煦燕的提拔和任用上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项规定,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特别是在加强干部选拔任用上的民主监督,是一个典范。官场清,则风气正,“明镜高悬”才显得名符其实。

阅读(923) | 评论(0) | 收藏(0) | 推荐(0) | 举报

暂无评论
  • 发评论
  • 登录 | 注册
  • 最少5个汉字。请勿发表色情、反动的内容或广告,谢谢合作。
    • 请选择表情
    • 真棒
    • 我生气了
    • 我酷吧
    • 微笑
    • 热吻
    • 好害羞
    • 翻白眼
    • 悲伤
    • 抓狂
    • 疑问
    • 窃笑
    • 惊讶
    • 鬼脸
    • 大笑
    • 呲牙
    • 闭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豪宅之家的观点或立场。
    copyright (c) 2004 haozhai.cn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豪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