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收藏博客 | 豪宅博客
    个人资料
  • 姓名:杨红旭豪宅专家
  • 博客等级:16
  • 博客积分:481751
  • 博客访问:518263
    博客标签

我的好友
  • 博文

杨红旭:出售公租房等于否定1998年住房改革路线

2011-06-28 11:40:09

近期,关于保障房建设和分配模式,各地花样百出。比如广东省的“联合开发模式”,公租房“先租后买”政策,以及多地的“共有产权模式”。对于这些探索,有媒体报道:住建部内部称将“不会卡得太死”。

那么,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其实,这是理想目标在残酷现实面前的无奈妥协。今年国家计划新开工1000万套保障房,这一规模占据今年全国新建住宅量的半壁江山,而这需用1.4万亿的钱堆出来。遗撼的是,钱的问题成了老大难。光靠政府财政,显然是不行的。要想发动社会力量,那得给企业一点“甜头”。各地政府皆背着保障房建设的宏大指标,完不成则被中央约谈和问责。中央挥鞭,地方当然各自钻营,各谋出路。

这种指标导向,与GDP导向相似,年底地方交卷子,中央打分数。至于分数怎么来的,中央不可能一竿子查到底。那么,1000万套步子是否迈得过大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暂且搁置。当前需要对地方的繁杂做法进行分类,哪些是合规的,哪些是可以尝试的,哪些是不宜的。

比如,对经济适用房实行“共有产权”,属于既合规、又进步的创新举措,可以降低中低收入家庭购房门槛,同时减小部分业主将来转让谋利的可能性。再如,广东的“联合开发模式”,一方面,让开发商低利润或者无营利的建造保障房,另一方面,将邻近地块低价出让给开发商,供其开发商品房出售;这一模式比较暧昧,游走于合规与违规之间,可以让地方尝试。

至于出售公租房,问题多多,不宜鼓励。顾名思义,公共租赁住房就是用于出租的住房,针对的是那些需要这种公共品的住房困难群体。如果用于出售,那与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等有何区别?这两年,国家正在转变住房保障的方式,由之前十几年只注重经济适用房,转向聚焦廉租房和公租房,其根本原因在于无法有效扼制产权式保障的诸多弊端,尤其是权贵阶层偷食强占屡禁不止。而租赁式保障,不涉及产权交易,居住者无法通过转让房产获取厚利,自然能够提高分配的公平性。

正因为此,今年三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对于城镇低收入家庭,以供应廉租房为主;对于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以供应公租房为主;对于城镇中高收入家庭,供应市场化的商品房和租赁房。其中没有提及经济适用房,而是非常重视公租房。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任务中,公租房为220万套,而去年才只有40万套,前年则基本没有。

如果公租房也能出售,干嘛还费这么多心思呢?继续大建经济适用房不就得了。实际上,更为荒唐的是,近两年贵州、河南、甘肃、云南、福建、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已经在尝试将廉租房一卖了之,比如2009年贵州省曾出台《关于廉租住房出售的指导意见》。原因只有一个:这些地方政府手头紧巴巴的,没钱建设保障房,出售可以快速回笼资金。遗撼的是,对于这类做法,国家相关部门并没叫停。

如今,公租房这种产品刚一“出生”,就要重蹈廉租房“被售”的命运,岂非又是一场住房保障政策的悲剧?当前,尚没听说一建成就出售的公租房,或许还没到大规模竣工期吧。不过,确有部分城市表示将对公租房实行“先租后售”。比如公租房大跃进的重庆市,计划三年新建4000万平米公租房,需要1000亿的建设资金,政府表示:部分住户几年后可按经适房价格买下,政府能收回400亿元。

如果各地都这么做,如果入住公租房的人都打着“以后低价买下”的主意,则公租房身上也将染上以前经适房的毛病:巨利诱惑下的腐败与不公。如果单位租赁房也加入出售阵营,则新一轮福利化分房潮必将上演。1998年来辛辛苦苦的房改成果,岂不是要付水东流了吗。

刊发于新闻晨报

阅读(903) | 评论(0) | 收藏(0) | 推荐(0) | 举报

暂无评论
  • 发评论
  • 登录 | 注册
  • 最少5个汉字。请勿发表色情、反动的内容或广告,谢谢合作。
    • 请选择表情
    • 真棒
    • 我生气了
    • 我酷吧
    • 微笑
    • 热吻
    • 好害羞
    • 翻白眼
    • 悲伤
    • 抓狂
    • 疑问
    • 窃笑
    • 惊讶
    • 鬼脸
    • 大笑
    • 呲牙
    • 闭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豪宅之家的观点或立场。
    copyright (c) 2004 haozhai.cn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豪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