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成都方式不是唯一的范本
2011-05-05 21:40:27
成都方式不是唯一的范本
|去年,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成都方式》一书在全国发行并再次引起轰动。轰动的结果是这本书畅销,成都的城市的知名度也因此被放大,成都方式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种关注度对易中天来说是一笔实实在在的注意力经济,对成都城市来说,会不会产生注意力经济?有人说,如果能,易中天就是对成都的杰出贡献,造就了文学的神话!但同时也辱没了哪些“三农专家”和“三农官员”!如果不能,那就是借城市知名,炒作了自己,实现一己之私利。
时隔一年多,有人问我,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首先认为易中天不是一个为文而文的迂腐文人,作为教授他对受众的心理把握得很好,作为作家他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很强,他知道文章合为时而著的道理;其次,《成都方式》的产生看似无意,却是有意,它的产生一定有背景,至少是与成都政府有一种默契;其三、易中天正因为不是三农专家,所以才能写出《成都方式》,因为他固有的东西很少,因此少了很多的约束与偏见;其四、如果成都方式被强力推行,并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可行的,说明易中天所做的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其五、如果成都方式被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首先得查一查执行力的问题;其六、如果指望一本书就能推动城乡统筹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易中天充其量就是发现者和推广者。
用“关于破解城乡改革难题的观察与思考”这样的定语给《成都方式》带上高帽子,如果是自诩,就是易中天的自吹自擂,如果是记者硬给他按上去的就有吹捧之嫌。用我的话来说,《成都方式》只是一个作家眼里的城乡统筹方式。
成都方式可能有很多值得其他城市借鉴的经验,但它也不是唯一的范本。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艾丰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村,应该是农村。农村的范围是以县城经济为主,不仅仅是县、镇村,应该是包括县在内的的完整体系。艾院长的观点很对头,我们今天分享成都经验,就是要加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市化的进度,促进县域经济强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