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个人境外直投温州开闸外储瘦身取道民间
2011-01-22 11:27:082011年01月15日经济观察报:一则 《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下称《方案》)近日备受业界关注。该《方案》的发布方——温州市对外贸易合作局称,此举利于推进对外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境内投资主体的国际竞争力,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积累试点经验。
中央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吴念鲁表示,理论上,资本项目开放路径是先机构后个人,《方案》显然是资本项目开放之路上迈出的实质性的一大步。而香港沃德资产管理公司董事局主席卢麒元认为 “中国终于开始实施‘化整为零’的外储投资策略了,之后再‘藏汇于民’”。
温州“先行先试”.1月12日下午,乐清柳市一位女士赶到温州市外经贸局,向该局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周小平了解,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操作流程。该女士说,她一个在美国生活的朋友,计划在当地投资一些项目,但由于受跨境资金流动限制,她朋友一直面临资金紧缺。“最近我就接到多个咨询电话。”周小平说,可以看出先富起来的温州民间资本,对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呼声比较高。
事实上,作为国内知名侨乡、资本大市,温州对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渴望已久。但因外汇管制国家需要,国内外资金联动一直成为他们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
周小平说,按照要求,年满18岁的温州户籍居民,只要说明资金来源、投资项目合法证明等,就可以向温州市外经贸局申请报名,由国家外管局温州市中心支局放行境外投资。不过试点政策也并非完全放开,温州要求个人去境外投资实业等,但不得用于购房等消费类项目,以及股市等金融类行业。另外,资金额度有限制,一个人一个项目不得超过300万美元,多个人一个项目不超过1000万美元,一个人年度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只要条件允许的温州户籍市民,都可申请报名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周小平说,2011年温州拟发放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总额为2亿美元,用完为止,“以后发放多少,要根据2010年试点情况,以及具体政策要求而定。”
周小平说,他不知道每年温州有多少钱通过个人流向境外,也无从知道这些资金流向哪些地区、哪些产业。 “堵,与其不如疏。”他说,此次试点就是为温州民间资本搭建一条规范化、便利化的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渠道,有利于个人实现对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另外,民间资金通过正规途径到境外投资,决策部门可以掌握资金流向、数量,有利于维护个人境外投资的合法权益。
“温商遍及全球各地,他们对商机敏感性强,放开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他们把握全球商机。”周小平说,金融危机2年后,国外资源、资产等价格比较低,此时正是温州民资介入的好时机,希望他们收购国外品牌企业、研发机构、资源投资等。
目前,温州有80万华侨、6000多亿的民间资金,他们的投资热情很高,希望走出去投资。“据温州市外经贸局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底,温州企业境外投资项目635个,总投资额4.54亿美元,其中去年投资额1.44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69.4%。
事实上,不少温州商人早已通过个人、地下金融、企业等不正规渠道,实现自己对外直接投资的迫切需求。
一位温州鹿城区大型贸易公司负责人说,2008年他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买了一套60万澳币的房子,按照国家要求个人向境外汇款不得超过5万美元,于是他去亲戚朋友处借了十来个身份证,分个把钱汇出去。
但依然有一大部分商人境外投资受阻。周小平说,去年一家温州企业负责人在越南发现投资机会,需要在短时间里支付400万美元投资额。于是,他飞回温州召集公司股东开会,但由于股东对这项目并不了解,最终否决他提议的境外投资方案。无奈之下,他找到温州市外经贸局有关官员,希望以个人名义进行境外直接投资。但由于试点方案还未实施,他只好无奈放弃这次商机。
尽管如此,一些温州商人对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持保留态度。
“看上去很美,但实施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上述这家大型贸易公司负责人说,除非万不得已,他不会去申请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我最害怕的是被监管。一旦我申报境外直接投资,那政府就知道我有多少钱,在外面干什么,到时查税什么事情就会接踵而来。”
外管局的态度
周小平说,温州试点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得到了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外管局”)浙江省分局同意。一位权威知情人士透露,该试点方案发布之前,浙江、温州有关部门管理人士就 “温州试点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向国家外管局个别领导进行介绍,“该领导认为比较好,但此事并未上升到国家外管局决策层,也没拿到国家相关试点批文。”
上述该知情人士说,12日,国家外管局浙江省分局、温州市中心支局有关负责人,赴北京向国家外管局汇报 “温州试点个人境外直接投资”事宜,“到时温州能不能试点、放行资金有多大,还得看国家外管局的态度。”
13日,一位外管局官员对此表示不知情,说具体事宜得问温州市政府,不予置评。一位央行接近人士则称,对外直接投资对应的是商务部,取决于商务部的态度,但如果没有外管局的允许,则无法操作。
而外管局的两难之处在于,稳步推进资本项目管理改革和外汇市场发展的同时,既要促进贸易便利化,还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的风险,而这两者之间本身就存在悖论,因为在对外贸易中,资金大都披着合法的外衣,甄别资金合规与否的难度极大。在2011年外汇管理重点工作安排中,外管局将严厉打击“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入放置首位。
“理论上,外管局作为政策执行部门,只要是商务部批复的文件,都会给予支持,但考虑要有的放矢管好国家’资本大门‘,就需要权衡各种风险,支持的力度可能不同。”一位外管局人士说。
不过,这位外管局人士认为,鼓励“藏汇于民”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出路。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的失衡,一方面表现为总量,即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另方面还表现为结构的不平衡——储蓄大于投资。
在上述人士看来,扩大资本输出不能只看外汇供求状况,还应考虑国家宏观调控能力、金融监管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配套因素,使得资本项目开放在市场承受能力之内,避免操之过急。
一位政府官员评论《方案》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他说,资本走地下钱庄时不留踪迹,还不如让其过银行的账,使之留有痕迹,便于管理,把控全局。毕竟资本项目开放是大方向,尽管大范围推广的可能性较小。
诚然,“《方案》能给外储降压;有助国际收支平衡;但执行过程并不简单。”上述官员称,他解释,决策层需要考虑资金合法性、投资者征信记录等,此资本‘敞口’对未来的风险;尽管大方向没有问题,因为全球汇率浮动趋势下,势必会走向资本项目开放。
均衡的难题
“见效快,能做的都做了;但诸如加快消费、调结构等又比较慢。”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说。
无疑,中国巨额外储是多年积累下的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及生息环境向好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的结果。现在,中国要做的是改善贸易顺差,减少失衡;给外储“瘦身”,一方面是多管齐下减压,另一方面避免陷入“美元”陷阱。
显而易见,温州《方案》的出台契合了上述思路。“资本项目开放的原则是渐进、有序、可控,关键在于可控性,因为开放过程中,各种国际资本的流动相当复杂。”中央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吴念鲁说。
吴念鲁说,理论上,资本项目开放路径是先机构后个人,现在还差几步。《方案》显然是资本项目开放之路上迈出的实质性一大步。
据透露,央行在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与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又要维持稳定的多难情况下,对应的做法是,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中国终于开始实施‘化整为零’的外储投资策略了;之后再 ‘藏汇于民’;”香港沃德资产管理公司董事局主席卢麒元说。在其看来,如果中国境外直接投资政策加以推广复制的话,美国QE3可能真的推不出来,因为流动性最终又会回流美国。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陈炳才说,这是温州在其权限范围内做的一件事,也是应对时局的安排。等于将境外投资规范与制度化;直到现在,关于境外投资尚无制度化规定;因此,“从商务系统来看,这是一个大胆尝试。但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就不可能藏汇于民。”
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杨涛博士说,境外直接投资利于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以及解决投机资金影响资产价格的行为;此外,由于总规模不大,负面影响亦不多,对当前资金流动不会产生太大实质性的影响。
“更多是一种示范效应吧,通过示点效把已有的境外资本阳光化;而在此过程,监管应持续关注是否存在风险;选择温州的民间资本有其内在逻辑。”杨涛说。
在杨涛看来,以前类似的改革,也有自下而上的特点,最终实现从公开化到政策默许;《方案》顺应了 “十二五”期间的利率市场化及外储改革方向;但距实际操作还有一个过程。
“现在,为何发达国家的表象是通缩,而新兴市场国家是通胀?难道这只是偶然吗?”一位央行接近人士说,“其差异可怕之处,在于带来资本流动一些不可预测的变化;但大的经济体不怕流动,可中国也许还没有足够的容量去承载或支撑巨量资本的骤进骤出。”
另据透露,个人之外的机构投资,并不只是外管局的外汇管理中心、以及中投公司,还有两至三个部委拥有境外直接投资的权限;它们目前也在“寻找”合适的境外投资渠道与形式。
张健 华房基金创始合伙人、华房中诚基金管理公司总裁(CEO, Huafang Capital)。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和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在房地产市场、投资、管理、研究、开发、金融和战略方面有20多年经验。曾任职于全球最大的房地产投资集团之一的联胜集团和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银行麦格理银行,长期担任房地产和金融企业高级管理职位。著有《房地产投资基金实务》和《房地产金融实务》等六部房地产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