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假如一切顺利
2010-12-28 14:12:10经济观察报 2010年12月25日 刊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苗乐如文章五年后“住有所居”梦想将实现。
希望博友们点评!原文如下:
亲爱的读者:
假如一切顺利,五年之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状况将彻底改观,供给将慢慢赶上需求,“住有所居”的梦想将在全国大体实现。
从人们看得见的方面来说,一是住房价格将会比较稳定,二是住房制度设计将比现在更为完善,三是在上述两项都实现的情况下,房地产业也能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或许到那个时候,房地产再也难以像现在一样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是因为满意度提高而减少被关注度,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以上愿景并非仅是空想,而是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
光是今年一年,全国住宅用地的供应量就是18亿平方米,是去年的两倍多,而以前每年增长幅度也不过两三成。如果按照总建筑面积是用地面积的1.3倍、每套房子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的标准来计算,这一供应量可建设住房2340万套。
如果在未来五年内保持这一供应速度,那么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可以新建住宅1.17亿套,而在同一时期,预计全国的住房拆迁规模仅为720万套左右,一建一拆,全国在未来五年的新增住房总量1.1亿套左右。
往前看五年,你就能明白这个变化有多大。根据建设部《2005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当年我国城镇住宅建筑面积107.69亿平方米,户均成套住宅0.85套,如果考虑非户籍家庭,根据统计局城镇人口数据和户均2.8人计算,户均住宅应为0.64套。即便是即将结束的2010年,我国城镇的户均住宅也仅为0.71套。
因此,这新增的1.1亿套住房,将彻底扭转我国住房市场紧张的现状。按照国家统计局的预估,到2015年,城镇家庭约为2.74亿户,住宅达到2.78亿套,户均1.02套,住房总体短缺的时代将告结束,住房市场可实现供需基本平衡。
当然,供需的基本平衡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结束,众所周知,结构性矛盾是当前住房市场和房地产业的核心问题,尤其是一线城市,区域内的土地房屋资源有限,而希望进入这些城市的人群却非常多,难以简单地通过平衡供求来达到稳定房价。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建立分层次、精细化的住房供应体系,包括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出售房和出租房。“十二五”时期,调结构将是我国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关键。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计划,2011年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如果“十二五”期间保持2011年的建设规模,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为5000万套。
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各类保障性住房套数与城镇家庭的比例为25%,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基本得到解决。其中,受市场因素和城市规模影响,一、二线城市的比重会更高一些,如北京可以达到40%以上,三、四线城市及小城镇的比例会低一些
供应结构合理的另一方面是通过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改变目前以售为主的住房供应模式,租售并举,实现住房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让这个市场发展,除了加快住房建设,也必须抓紧制度建设。《住房保障法》、《房地产管理法》这两部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法律应该在未来五年内出台或完成修改;预售资金监管等配套制度将会普遍推行,覆盖全国的、比较完善的住房信息系统将会建成,这将为房地产管理和调控提供更为精确的决策支持;此外,房地产税收、金融制度将会得到完善,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内外部制度将更为完善。
假如住房建设及房地产市场制度建设均能进展顺利,那么在“十二五”期末,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宏观因素和市场因素均已成熟。200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800美元,“十二五”期间保持年均8%的增速,预计2015年达到6000美元以上,同时,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将达到户均住房1.02套左右,实现每户平均拥有一套住房的目标,住房市场告别短缺时代。
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5000美元以上、户均住房1.05-1.1套这一阶段,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住房价格运行稳定。
我衷心地希望这样的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