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地价房价持涨或招惹第三轮调控
2010-12-06 12:32:05堪称“调控年”的2010年,虽然即将刻完余下的年轮,然而,由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早已在冥冥之中已经注定是极不太平的一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多事之秋。
为降房价,政府不惜对房地产市场二次调控,其间,中央的地方的调控政策,高达十数次的不断加码,临近年关之际,“房价上涨的压力”并未解除。
有关权威机构数据显示,2010年11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均价依然上涨,有媒体惊呼,“涨价再次席卷全国。”在土地这一块,地价上升早已不是省油的灯。各地“地王”逆势躁动,2010年11月25日,武汉土地市场总价、单价“地王”又一次刷新,上海绿地以53.98亿元吞下武昌车辆厂413亩土地;2010年11月25日,广州土地市场,国企广铁以86亿元总价,经200余轮角逐,拿下广铁南站地块,以广州2010年最高总价称雄“地王”;2010年11月25日,杭州滨江集团以18余亿摘得西溪边的杨家牌楼A地块,刷新今年杭州地价记录;2010年11月16日,沈阳苏家屯香柏路北地块拍卖,以楼面价格804元/平米起拍,经20余轮较量,最终以1880元/平米价格成交,溢价率高达133.83%。地价似乎并没有因为调控而受到影响,地方政府卖地和房企拿地的热情同样高涨。在房价地价双双继续上涨,并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这不能不影响市场2011年房价走势的预期。
房价不跌,地价上涨,2010年11月的CPI数据已高达4.75%,通胀压力正在不断加大,土地的稀缺性和房产的保值性,让造房的、买房的、拍地的,似乎集中了最大的资金能量,都想在楼市下注,赌上人生最大的赌注。调控归调控,然而,相当部分房企及上市房企2010年的业绩似乎没有影响,一些大型的上市房企超靓的业绩年报,或让中央的地方的政府跌破眼镜。已有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房企业绩披露,其40%利润出自于二、三、四线城市,可见,大城市、一线城市调控风声较紧,但政府主管部门可能未曾想到的是调控因素无形或有形地抬升了大城市以外地区的房价。买房成为购房者在通胀压力之下的最佳保值途径,而买地,自然而然地成为房企不惜甘冒调控风险,规避通胀贬值的有效办法和最佳手段。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10年1-10全国13家标杆企业的购地总金额仅占同期销售金额的46%。相比2009同期,这一比例曾高达70%。房企在调控之下的保守和谨慎行事显而易见,其中也有观望成份。而随着调控的时间推移,当市场一致认为尽管是“史上最严厉的调控”,但调控效果却被打上大大的问号。临近年末,不少房产商业绩飙升,大部分房企现金流充足。中房信数据统计,至2010年三季度末,135家上市房企共持有货币资金2096亿元,环比增加180亿元,现金占原资产平均比重达到了14.76%,均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至2010年11月底,多数房企销售业绩创记录完成。然而,房企在手握重金之时,亦喜亦忧,喜的是似乎是市场不惧调控,房价亦不惧调控,业绩并不“难堪”;最为忧虑的是CPI上升,使通胀预期明显,有钱也慌,那么买地似乎成为房企惟一途径。而且相当部分城市,在调控的半年多时间里,推地减少,而导致房价上升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供求比严重失衡,这样的情况之下,给足了地方政府在年底集中推地的“理由”。中国指数研究院给出的数据是:2010年11月20日到11月26日的7天之内,全国仅上海、北京等10个城市的土地成交量,达160余幅,近千万平米的土地,地方政府获取土地出让金达522.42亿元,相当于浙江杭州2010年前9个月的土地出让金总额,全国土地市场呈现一片拿地热潮。
高房价、高地价在继续放大2011年楼市价格上升预期及房价继续上涨的压力,同时也给调控压力,给中央和地方政府压力,为什么在调控高压之下,高房价、高地价却屡屡羁骜不驯?更使2011年企盼房价下降又成“镜花水月”,这是否又昭示着调控之路更加艰难?而现行的调控政策能否引导公众回到对市场、对房价的理性预期,存在较大难度。面对仍然上涨的房价、地价的窘境,政府不会轻言放弃调控,但是,该对这一轮调控进行反思,或在2011年新年后,第三轮调控将靴子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