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高企地价折射调控“剃头挑子一头热”
2010-11-26 09:55:062010年,相信“调控”和“房价”牵动着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神经。由楼市房价乱象隐患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及民生矛盾已为政府视为心头大患,遏制房价上涨已成必然,调控重压接踵而至,与历次房地产调控政策相比,本轮调控的空前力度着实想让国人有点企盼。
事实证明,这大半年来,调控政策并未取得中央所指望的预期效果,一直以来,房价作为衡量调控效果的重要标准,而现行的高房价问题依然是我行我素,房价不但没有显著下降,在同比和环比上仍然呈现出上涨的趋势,特别是一些一、二线城市房价继续逆调控而行,顶风上涨。尽管包括限利率、限贷、甚至于限购的中央和地方的轮番出击,当包括北上广深等14个限购城市确定以后,而面临房价上涨压力的城市却是有增无减,以至于中央有关部门拟扩容“限购”版图,可能使“限购”城市扩大到30个左右,新政之下虽然部分城市销量下跌,但房价坚挺如故。
另一个值得引起关注的问题,是各地一手新房项目相对较少,使相当一部分城市商品房供需矛盾严重,使调控想让房价下降的企图屡屡落空,而一些房产商仗着2009“财大气粗”的优势,也不惜抱着与调控“赌”一把的心理,延缓开盘速度,人为批量放盘,逐轮提升房价,一、二线城市的相当一大部分楼盘坚守调控之前的售价,使调控与房价下降出现严重的胶着状态。从2010年4月的“新国十条”到9月底的“二次调控”,而房价上涨压力似乎与调控压力齐头并进,离民生期盼的房价下降依然十分遥远,调控也呈现出重重阻力。
相关部门近日统计出的2010年京沪政府卖地收入突破千亿,地价涨超50%,似乎更使调控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截止2010年10月底,上海前10月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前所未有的1366.49亿元,高居全国之首,高出第二位北京近350亿元,另一个数据是上海去年全年土地出让金收入是1025.28亿元,今年大连市和天津市分别以893亿元和867亿元名列第三、第四名。龙头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直线上升,对调控是不是讽刺?一方面调控力度不断增加;一方面地方政府卖地热情依旧高涨;另一方面或让调控自叹不如的是住宅用地、商业办公用地价格均大幅增长,其中住宅用地同比增长达50%以上,商业办公用地同比增长几近100%。地价暴涨,房价焉有下降之理,源头不堵,无穷后患自食其果。
土地部门从来就不认为是高企的地价带动了高房价,但事实上地价带来了高房价的预期,可以讲,房价上涨的最大源头是高地价,而各地政府在大把大把地收进高额土地出让金的同时,最终高地价的“羊毛”又让购房者背上了高房价的沉重负担。土地推高房价已成业内外共识,地价不降,房价下降的概率则更加小。调控尽管严厉,地价上涨且似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调控效果证明,高房价的本末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而地方政府明火执仗地追求土地“GDP”的现象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过分依赖土地收入的利益驱动仍然在一些地方政府心目中根深蒂固,那么,调控降房价便再一次成为空谈。
虽然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十分巨大,但高企的地价和不断上涨的房价在被民众舆论推上风口浪尖之时,民生积怨由此加深,此时要解决民生矛盾便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高房价要抑制,高地价作为高房价的源头更要首当其冲地要成为整顿对象。国土资源部曾不止数次地要整肃土地市场,打击囤地,但究竟有多少房企在囤地问题上受到了处分抑或打击,从市场的实际案例和效果来看,主管部门似乎无意“蹚浑水”,以至于使高地价不断地养虎为患。
调控,不但没有使房价实质性地下降,对土地价格也没有起到“灭火器”的作用,政府卖地热情依旧,房企拿地热情高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调控重压之下,高房价源头并没有被堵住,相反高地价的决口越来越大,土地价格逆势而上越演越烈,在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让金作为最为重要的财政收入的心态之下,调控反而成为地方政府享受的“空调”。
调控的严重“失控”,使国内楼市后势极不明朗。同时,高企的地价也折射出调控似乎是“剃头挑子一头热”,高地价必然带来高房价,而土地的垄断性和现行高价者得的土地出让金制度,购房者是最大的牺牲品,遏制高房价首先要先遏制高地价,还望调控多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