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中国楼市,一切皆有可能
2010-11-19 22:00:22本月14日,温总理在回应澳门楼价太贵时说:“这件事确实很难,你看内地,左一个(国)十条,右一个(国)五条,就是压不下来。”此言,再次勾起了无数购房者对于高房价的“痛恨”。好友戏称“如果政府不能让楼市回归理性,倒不如给调控放个假。”
去年房价在“涨声”中谢幕,今年楼市在调整中开始。笔者在回顾今年楼市的《2010,情非得已的中国地产年》文中,曾言:“中国楼市,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嘛,在2010年我们见证了太多的“可能”与“不可能”。
首先,盘点一下今年各部委针对楼市出台的调控措施:
◎ 从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国十一条”、“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新国十条”到“新国五条”;
◎ 从“住建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到与“民政部、财政部”发出《关于加强廉租住房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与“国土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以及与“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出“关于规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的通知”;
◎ 从央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到“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产品完工条件确认问题的通知”、“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
今年楼市调控已经进入年底收官阶段,从以上出台的一项项措施、一个个通知,都说明了政府的调控决心,2010年不愧为“调控年”。而这一项项措施、一个个通知,也使N个猜想都成了现实。同时,从“限购、限贷、限外”到传言的“限价”,甚至某专家建议“限售”,使得2010年的楼市,仿佛一切调控手段出台皆有可能。
其次,来看一下调控措施出台后楼市的表现: 在四月被称“史上最严厉”出台后,楼市并未给调控面子。楼市初入“金九银十”时,30个城市中有26个成交面积环比上涨,其中11个城市上涨幅度超过50%。而作为全国楼市风向标的“京沪穗深”四地竟调控后集体飙升。楼市浓浓的“暖意”,让人们热议、猜测,也让调控再度强化升级。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2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9.1%,销售额3.70万亿,同比增长17.3%。或可说,一些开发商今年的销售任务已完成、无降价动力。其实,虽调控措施一波紧过一波,但房价从年初至今,似乎从没有“买过账”,也几乎没有过实际意义的下降。面对这个局面,连贵为中国的总理,都承认房价压不下来。显然,温总理的话要令所有对“史上最严厉”并强化升级的调控,抱有期待的购房者或感到沮丧。诚然,温总理的无奈可以理解,楼市调控并非“左十右五”就可以解决的。 回想年初,温总理还称“有决心在任期内把楼市管好,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但现在温总理的无奈,或预示着中央已经失去了对房地产的控制权。同时,也说明了楼市调控的复杂性,已经远超过了想象的可能。当然,承认调控无力改变楼市现状,是需要巨大勇气的。温总理的无奈,并非代表调控再无手段。如传言的“限价”、悬而未决的“房产税”……等等。只要是能将房价压下来,一切调控手段皆有可能出台。 但在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中,行政之手不宜干预太多,行政的作用在于“监”、“理”而非“管”、“控”。而一年中,如此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措施,甚至动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中国的楼市还是市场经济吗?是!君不见,我国政府不是对外一直在强调(想尽办法拉发达国家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嘛! 也许有人问,市场经济就不能行政干预吗?政府之所以,采用行政手段干预楼市,不就是要把楼市治理好嘛!适当有度的干预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问题是,在通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光是治标不治本的行政手段其实效性又有几何?!故此,不要迷恋政府总是能操控一切、无所不能,或幻想只要行政干预就能解决一切。殊不知,一些政府部门正在借调控之名,扩大自己的行政权力。而过度的行政干预,因有利其中也正是腐败普发之时。 事实表明,行政干预不是“遥控器”,说换频道就换频道。更多的时候,需要由市场自身来调节。换言之,靠简单的行政干预,改变不了楼市现有的格局,也动摇不了高房价的根基。
纵观楼市上演的一次次“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可能”成为了“不可能”,套用一句广告语来说,就是:2010,一切皆有可能的中国地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