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楼市越“限”越“蜃”
2010-10-24 08:22:51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其中9月份CPI同比上涨3.6%,其中第三季度GDP增长9.6%,同比增长10.6%。与此同时,出台“限购令”的城市已升至14个。
超话地产,“说楼解字”系列之:限 “限”字,系“阝”和“艮”组成。左“阝”是由“阜”字演变来的,“阜”代表大陆,本意为“多”。“艮”代表山,本意为“止”。由“限”结构,不难看出其意为“阻隔”。只堵不疏的楼市调控,未及治本仅限表,或使前方如蜃楼般虚幻。
从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看,房地产仍是GDP高位运行的一个重要支撑。而9月份CPI涨幅再创23个月新高,其不难看出通胀压力已非常明显。就此,有人说“房地产是造成通胀的‘罪魁祸首’”;也有人说“通胀压力是房价上升的原动力”。但无论如何说,通胀和资产泡沫风险都将显著上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称,“房地产调控的最终目标就是抑制房地产的泡沫化”并称“要全面地来看待和评价房地产调控的效果,而不能单看房价的变化。”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看楼市调控不看房价变化,又当看何?普通百姓衡量楼市调控,只看房价。而当下的购房者来,是想买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由不能买。目前的调控效果,因各地的版本不同,已开始出现分化。如深圳、南京成交量锐减,退房潮涌动。而上海、杭州等地仍波澜不惊,房价继续走高。这接踵纷至的调控政策已让楼市前景变得谜团重重,让人如雾里看花。莫非,楼市调控竟成了一道竞猜题?!下面笔者试从楼市调控的“五个方面”为您解读此题。 首先,谈楼市调控的“三拳两脚” ◎ 所谓三拳:就是指“限购”、“限贷”和“加息”。
在各地出台的“限购令”中,有深圳、南京的“严厉版”,和上海、杭州等地的“温柔版”。在“严厉版”下,投机炒房客几乎销声匿迹;而在“温柔版”下,房价则依然坚挺。
这不得已带有“暂定”标签的“限购”,如“大棒”又似“双刃剑”,其效力毋庸置疑,立竿见影,挥之便取得了效果,当即限制了投机炒房者,而使成交量急降。虽与之前调控如出一辙,是在买房条件上设置了障碍。但“限购令”彰显政府遏制高房价顽疾的决心,同时在另一层或为自住需求也增加了机会。正因这“限购令”的立竿见影,随之也引发了其能持续多久的争议(业内预计其最长的时效是一年)。对此,在10月21日,“住建部政研中心”副主任秦虹回应“限购令”表示“限购令是一定时间内的,并非持续性的长久政策”。同时称其是“为后续供应量的增加赢得时间。”也就是说,这个“一定时间”将取决于新增供应是否能及时赶上需求。
而这“一定时间”也让许多人开始担忧,一旦“限购令”解除,楼市是否会报复性反弹?换言之,“后限购时期”相应政策的跟进成为了关键。有人预测箭在弦上的“房产税”,可能是“后限购时期”要采取的手段。
就在楼市彷徨于“限购”时,却又迎来了三年间央行的首次加息(本次不对称加息利于银行)。“限购”是行政性的,而“加息”是市场性的。换言之,较之“限购”,“加息”更为公平合理。然而,并非仅针对楼市的“加息”,在降低房产升值预期的同时,却也使有些城市出台限购令的可能性变小。
◎ 所谓两脚:就是指“房产税”和“保障房”。
10月21日,“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称“如果房产税不出台,当前正进行的调控在本质上与过去几年的调控将没有本质区别,也改变不了楼市的现状,很有可能重新陷入治乱循环的圈子里。”这似在表明“房产税”必出台无疑。但针对有81.05%的网民,反对将其作为普通税种对所有住房普遍征收的呼声,有消息称“房产税的开征不会涉及第一套房。很有可能遵循‘存量不动,增量开始’的标准执行”。因此,“房产税”出台与否似乎与广大中下阶层无关了。这说明“房产税”的扩征,将是带有制度建设的改革色彩。也将“扩增税”本来是政府的事,无需老百姓在呼唤房产税了。
对于“保障房”,笔者本无意再多说。但政府之所以要打出“三拳”,就是在“保障房”供应严重“不作为”下而“一刀切”的。换言之,这“三拳”是在堵漏,是在取“长”护“短”的“以权掩过”,以求稳定房价。因此,也被网友称为“不惜一切代价严厉措施,不过是一场自导自演的‘调控秀’”。
然而,针对目前不是“想不想买”,而是“能不能买”的现状。调控的“三拳两脚”虽剥离了商品房的商品属性,但真能打压购房欲望吗?被“限”的资金又将流向何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面对,现在的楼市中,无论是“刚需”,还是改善性需求都非常大,且改善性需求抑或更强。
其次,说既然“限购”何须“加息”
为何“限购”了,又再“加息”呢?一则,“限购”让投机炒房客收手,再“加息”降低房地产升值预期,而将其“逼”退;二则,开发商可以分批推盘应对“限购”,但再“加息”不仅加速其推盘以回笼资金,同时,还将导致开发商加速行业洗牌。
然而,当众人将目光过多集中于调控针对“房价”时,却忽视了被称“史上最严厉”调控以来政府连续动作背后,那更深层次的用意。其实,政府之所以采取行政手段强行短打压制楼市,就是要为其能达到长期有效的调控,而争取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如加息,之所以要在“限购”后,仍要再“加息”进行夹击楼市。其意就是促使楼市迅速降温,加速挤破目前存在的泡沫。同时,暗示了五中全会后的政策导向,也预示着房地产业经济支柱地位的危机。或可说,“十二五”淡化了GDP增长目标,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将放在了理顺经济结构上。
行政性的限制,无疑是暂时、临时性的补救措施。而诸多城市,在出台“限购令”时,却未对土地供应体系做出有效的调整。换言之,一面是用行政力量扼住需求,另一面却放任土地价格的飙升。这虽对楼市有降温作用,但也在培养和积蓄其反弹的力量。同时,也应注意房价走势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预期。
最后,看楼市越“限”越“蜃”
10月21日晨《人民日报》以题为“房子必须给人住,高房价是不可承受之重”发文后,引来众多网友评论,如“既然知道不可承受,怎又造就疯狂房市大牛,弄得民不聊生”、“仅指出了表象,对房价为什么会高基本没有涉及”、“政府吹牛皮装大象,比谁都能干;提问责装蚊子,比谁都能躲”等等。
确实,尽管政府打出“三拳一脚”(其中“房产税”尚悬而未决),效果是有的,但并未在源头上削减土地成本,故收效甚微。而楼市,似有越“限”越“蜃”之景。却有为何?只因问责乏力。“问责制”实乃调控之“重拳”。近年来,面对高房价政府屡调屡空、一再未果,均是执行不到位(雷声大,雨点稀),而令“史上最严厉”政策也威力大打折扣。这是调控无效的重要原因。缺乏执行力的政策再好,也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如“海市蜃楼”般可望而不可及。
博友“笑竹先生”在其博文中,写道:“在楼市这个‘天下’里,也经常上演‘捉放曹’的历史大戏。如2007年,已将这‘曹操’(房产)逼上华容道了。可惜救市‘关公’,却放了‘曹操’一条生路。”正如“笑竹先生”所说,若非“救市”,房地产业或已走上健康理性的发展轨道。君不见,未得救的股市如今是否已理性健康的多了。
历史不会重演、时光更无倒流,“痛定思痛”的楼市调控,不能仅停留在“杨梅”们高喊“房子必须给人住 高房价是不可承受之重”上,而幻想房价自己“悔悟”回归理性。在这场楼市调控与利益集团的博弈战中,要在问责上“该出手时就出手”。既然楼市是政策市,就应充分发挥行政手段出“问责”重拳。只有让既得利益集团付出沉重的代价,才会使楼市得以健康发展、房价悔悟回归理性。
注:日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研究报告称,调控措施会在一线房价年内下降20%,后逐步放松。到2011年下半年,房价可能触底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