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末代皇帝农行登基上市了
2010-07-15 13:10:24公元2010年7月15日,农历庚寅年六月初四,中国最后一个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终于登基上市了。
农行是覆盖面最大的银行,但又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是商业性银行,但在国家宏观层面,农行又是政策性非常强的银行,担负起三农贷款问题。也就是说,在银行体系中,农行的定位是非常的复杂的,上市起来确实非常繁杂。
事实上,农行一直在城市和农村徘徊,这让农行非常尴尬。其实,尴尬背后主要是计划与市场的冲突,与农行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
根据资料显示,它总共有23624家境内分支机构。在城市,农行拥有10887万个网点(占全行46%),与其他3大行旗鼓相当,而其在县域拥有12737个网点(占全行54%),较其他3大行加起来的还要多。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农行在全国县域市场的贷款占有率为13.6%,存款占有率为21.6%。“三农”业务至去年底止,占农行总贷款28.8%、存款40.5%,去年提供税前盈利209.45亿元,占农行税前盈利28.33%。去年底农行县域贷款的不良率高达3.69%,较城市贷款不良率2.59%高出1.1%。但是,“三农”贷款又必须推行。这就是农行非常尴尬的困境:一个既大又弱的银行,在现行体制下,分裂的身份让其步履维艰,这就是农行最后上市最客观的原因。
政策的困境导致农行身份迷失必须要政策来破解。既然国家对于三农贷款非常的重视,又将此重任放在农行身上,那就必须出台对农户更有利的措施。农行在乡镇都有网点,确实给中国的农民带来了方便,但由于传导链条比较长,客观上也造成农行的弱点,不过,现在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今后将有更多的农村变成城市,农行在这一块应当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势。
中国准备扩大内需,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也开始富裕起来,大量的农民工是非常认可农行的,农村的信誉度其实并不比城市差,之所以农村不良贷款率比城市高,更多的原因是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而且,还有很多贷款是权力强制的,违背企业规律的,摆脱权力对于农行的干预,是决策层应当解决的问题。外部权力如果还强制性的指令贷款,贷款坏账率还会高居不下,因此,我们更期待官员们能够善待自己的权力,不要留下一摊子坏账给这个连接城乡的金融血脉。
如果农行能够通过上市进入规范化,可能对于农行的提升确实大有裨益。广袤的农村市场,是农行发展的背景性支持,而上市之后的农行,如果能够摆脱越老越多的权力硬性干预,农行也许会找回迷失的自己。我们对于农行在中国大力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凭借自身的地域优势,还是比较看好的。
2007年农行才确定了16字方针:服务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和择机上市。又等了三年,农行才算是小媳妇熬成了婆婆,择机上市了,但是,客观地说,农行择机上市“择”的不是很好,“择”到了熊市之中了,这是舆论对于农行比较害怕的重要原因。
至于农行股票表现如何,不好说,因为在中国,企业和股票是两张皮,全球最赚钱的工商银行,照样跌得不成样子。另外,农行的上市安排在了熊市之中,这是大家对于其比较忧虑的原因,农行在这个时候上市,确实对市场极大的压力,不过,人们还是比较清楚,农行不是熊市的制造者,只是熊市中新上市的一只股票而已。在上市公司普遍圈钱的中国股市,农行成功上市对于正在城镇化转型的东方大国来说,是一件大事,有利有弊自不必说,但我们期望农行上市能给这个农业大国带来新希望。因为农村贷款太难了,没有资本哪里能有进步呢,这是农村还比较落后的重要因素。在工业品过剩的情况下,农业形态的深化和拓展,是农行今后要面对的主要形势。
农村居民还是比较认农行的,因为农行确实给农民带来了方便,无论是农村孩子的助学贷款,还是农业性小额贷款,都给农民带来了方便,异地打工的农民工,也是通过农行将钱打回家乡,农行可以说是中国连接城乡和区域的金融血脉。
如果单纯考虑农行的题材,可能也会有不少有利的因素,比如说今后资本在城市遇阻后,要进入村镇领域,在楼市和资源受到政策压制的情况下,农产品也是资本比较青睐的领域。这些对庞大的农行来说,或许也是一个支撑。但总体上我们还是应当对于农行股票不应当赋予过多不现实的期望,这倒不是农行自身的原因,而是在熊市之下,几乎没有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