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抄底,考虑了后果没有
2010-06-23 09:03:18国十条以来,已经在国内大中城市产生明显效应,房产销售迅速下降,高房价也逐步跌落。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一手商品房和二手房市场已萎缩至历史最低点。
在这样一种趋势之下,“抄底”说甚嚣尘上。面对相对低迷的楼市,“抄底论”似乎有一千条理由,于是,各种各样的“抄底预备队”应运而生,当舆论认为房产商由于2009年的“暴发”,导致了现阶段的死扛,从民间各类资本,从私募到热钱,“抄底”很想成为一种流行,据说甚至于连亚洲首富李嘉诚也做好了抄底准备。抄底,难道真这么容易?不禁要问,抄底考虑后果没有?
所谓抄底,具备的基本条件,必须是房价下跌到抄底真正承受的范围,抄底,无非就是赌一把。问题是面对宏观调控之后,全国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的状态下,究竟是不是抄底良机,从专家学者到购房者,抄底判断依旧纷争不断,从大处看,宏观调控政策之下,确实蕴含着诸多抄底机会,但是,抄底良机的尺度又在哪里?讲归讲,其实想抄底者本身也显得底气不足。
在宏观调控之下,房产商对房价,对市场的心理预期已产生巨大变化,表面上不会承认企业所面临的资金压力,但是随着销量下跌,流动性显得愈发重要,于是,成交下跌之后所出现的必定是价格下跌,因为销量下降使开发资金从宽松趋向紧张,房价回归也是大势所趋,房产商的确也应该调整心理预期了。
抄底,丝毫掩盖不了投资投机的本质,宏观调控本身,先决条件便是抑制房产市场的投资投机行为,抄底,其实也是宏观调控明显“关照”的对象。这样的抄底,绝对要三思而行。目前,抄底市场究竟有没有形成?抄底基础又在哪里?在宏观调控之下,一、二线城市销量下降得非常厉害,但是房价下跌却十分有限,北京、上海、杭州等个别地区高端住宅的反弹明显。一些人士预计房价跌幅在20%至30%,时机远未到来,另一个针锋相对的是中下的刚性需求对房价下跌预期翘首以盼,市场博弈呈胶着状态,而且,从楼市实际看,正因为宏观调控,使楼市短期供应并未放量,货币供应依然宽裕,房价高位并未实质性改善,此时抄底,便变得根本没有可能,奢谈“抄底”,便是一种奢望的念想。
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地,市场抄底之声不绝于耳,而且涌现了无数的“抄底预备队”,加上媒体和网络的渲染,抄底已演变为一个强烈的愿望,从这个愿望中,或许能看到楼市刚需的一股力量对房价下跌进入抄底的预期太强烈了,面对一厢情愿之下的抄底,有没有考虑过后果,显然,准备并不充分。
本论宏观调控,对刚性需求的购房者来说,的确是一个机会,问题是宏观调控才二个月,对高房价并没有真正的触动,市场销量与价格下降呈拉锯状态,要抄底,显然不是时候,也不理智,抄底,仍然缺乏相应的基础。
为什么现在还不到抄底的时候?第一,刚需对房价下降的预期太过奢望,由于2009年房产市场的疯狂,土地“GDP”成为地方政府政绩的指标,房产商接手的高价“面粉”,自然让“面包”的价格同比上升,更由于2009中央贷款对房产的支撑,因而,2010年,房产商对房价下降并没有实质性的准备,能扛就扛,能顶则顶。估计在2010年年底前,刚需房价下降预期变为现实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由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下手太狠,想一口吃个“大胖子”,让楼市瞬间进入“冰封期”,急火攻心,乃兵家大忌,新政想快,但事实适得其反,豪宅市场价格反弹,高端物业逆市上扬便是一种趋势。政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棍子打死,恰恰打不死。新政之后,商品房销售是下降了,但是,从统计局的数据,全国70余个大中城市,房价无论是同比或环比,均有小幅上升。新政操之过急的后遗症已明确地显现。
第三,抄底界限模糊。究竟跌20%抄底,还是跌30%抄底?房价有没有跌50%的可能?房价跌20%,离降价预期相差太远,房价跌30%,市场一刀切绝无可能,楼盘所在的地段、品质都有讲究,个别楼盘可能会有较大跌幅,问题是刚需市场有没有接受的可能,毕竟是房价,一旦涉及到切身利益,选择一定会慎重的,不会抓到篮里都是菜。而奢望房价跌50%,无异于“梦想”,在新政之下,房产商一方面想尽早出货,尽快回笼资金,而另一方面,各个地区的发展参差不齐,没有可比性,那么,房产商轻易调落房价自然是慎之又慎,特别是一些无可复制的地域,市中心真正的黄金地块,从长远来说,这些产品只会增值升值,这又与抄底说形成巨大的发差,这种状态下,奢谈抄底,根本没有可能。
因而,抄底说,目前充其量只能说说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基础,想抄底,请慎重考虑行为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