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房地产金融创新进程可能受影响
2010-04-24 19:09:054月14至17日,中国国务院接连研究部署楼市调控新政,出台了“史上最严厉”的“新国十条”(即《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市场随之出现恐慌抛售现象。许多人认为“新国十条”是多年来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现在看来房地产金融创新进程可能受一定程度影响,譬如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时间可能推迟,以下是一个相关报道。
前几天中国新闻网文章“保监会暗示暂不放行险企介入房地产、PE投资”报道原本即将走完内部审批程序,出台在即的《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行业龙头企业等未上市股权的实施细则》、《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实施细则》仍在“卡壳”中。
“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趋紧的背景下,向来讲大局的监管层怎会打开房地产投资渠道?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呢?”4月8日,一位接近保监会人士向本报透露。言外之意是暂不放行保险资金对房地产以及PE股权的投资。
不过,不少保险公司暗度陈仓曲线进入房地产领域,包括中国人寿,在集团层面上下设地产公司等。险企的提前布局,似有“倒逼”政策放行之意。
呼之不出
不过,本报获悉,现阶段保监会可能不会批准险资投资不动产与PE股权,至于时间表亦无从定论,取决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
“目前为止,没有批准一家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就此也不存在一事一报的现象。”上述保监会接近人士说。
从政策开闸预热到出台在即再到迟迟不出,上述两部细则还未出世就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过程。原本两部细则在去年国庆节后出台。早在2008年11月,国务院就批准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公司的股权,2009年,新《保险法》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有了法律的支持,监管层加紧制定相关实施细则的进程也在提速。
不过,出于完善保险资金运作管理机制的考虑,当时保监会高层提出两细则出台前,应有一部纲领性规范文件,该文件将对险资各类投资进行原则性的把控,即推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后,上述两细则方能面世,因此细则的出台被耽搁。
3月初,传出《管理办法》或在两会后出台,而两细则也或将随之推出。
然而,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逐步加码,4月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系列报告,分析北京、上海等地房地产已经“明显偏离理性投资者的正常投资回报率”,其他一系列调控政策或将出台。
“如此宏观背景下,无论保险公司对其的投资欲望与冲动有多强烈,保监会暂时不会考虑上述两细则的出台。”接近保监会的人士说。
“难道非得要一切都万无一失,方能‘开闸放水’吗?行情好时可以见投资效益,弱时也能练兵做好准备工作,但至少得具备这样的投资工具与渠道。”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抱怨。
“政策还是应该出台越快越好,否则又错失良机了。”上述保险公司负责人说。
监管与市场的博弈
对监管层而言,微观服从于宏观似乎是一种思维定式。
“相对银行与基金公司来说,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最为开放,如对无担保企业债、中票投资的放闸等,怎能因房地产与PE细则没有及时出台就质疑保险资金的开放程度呢?”一位接近保监会的人士认为。
去年全球资本市场平均投资收益率50%,不过保险资金对海外投资的涉足最多只是投资香港的H股。
该人士还认为,目前节点上投资地产风险甚大,PE也是如此,“更何况保险业缺乏真正的PE人才。”
不过,中国人寿仍看好房地产与金融资产。曾有投行预计,远洋地产目前第一大股东中国人寿有望接手中远集团持有的股份,不过,保监会出台《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后,中国人寿对远洋地产的增持就此打住。
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表示确实投资了一些不动产股权,比如去年的金隅集团、中国建筑国际等。
“无论如何,监管政策还是过紧了。”一位保险公司人士抱怨,现在债权计划的投资仍是一事一报。
现金流充裕的保险资金一直在试图寻找各种出路,此前诸如养老金等机构在经济复苏,通胀预期背景下的投资策略通常为“房地产+大宗产品”,现在似乎已过最佳投资时点,不过,保险机构仍乐此不疲,他们纷纷设立地产公司、股权管理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