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熄灯一小时恐怕又要沦陷了
2010-04-09 08:55:11
熄灯一小时恐怕又要沦陷了
2010-4-8《北京青年周刊》
3月27日,全球熄灯一小时接力,中国的故宫和东方明珠等地标建筑也参与此,而且,这项活动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但是,我们知道,熄灯一小时也仅仅具有形式意义和象征意义,熄灯一小时并不能真正的节约多少能源。和古代中国皇帝在农坛耕地一样,熄灯一小时可能逐步形成一种形式主义,从而更加掩盖问题的本质。明清两季,皇帝都要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耕作示范,到了最后,徒留形式,还落得一个“体恤民情”的圣明,但对于日益贫困的农民来说,并没有因为皇帝的摆花架子、搞形象工程而有丝毫的改善。
熄灯一小时,本意是在唤起全球民众的节能意识,但这并不是问题所在,我们过分夸大这种形式,对于节能习惯的形成以及高耗能的生活方式的正向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搞不好就沦为第二个“3.15”和“植树节”,并不能形成真正的动力。
如果一种节能激励机制没有真正的形成,大搞形式主义只能沦为形象工程。我们中国的节日“形象工程”已经不少,像植树节,领导和一些群众在当日挥铁锨种树,至于以后是死是活不管,即使活了,谁受益谁负责都没有严格的责任制。农民种树是看效益的,如果这种效益不行了,他们也不愿意种树。不仅仅农民损失,而且对于整个环境的保护也不利,因此,年年植树,年年树少。节能也是如此,如果仅仅搞个活动,熄灯一小时就算节能,平时长明灯,夜里夜猫子,白天睡大觉,节能还是一句空话。
当今西南大旱,很多百姓没水喝,有人为了找水还献出了生命。所以,有人说现在用水都有一种罪恶感。这种想法是好的,浪费水和能源都有一种罪恶感我们的低碳和环保才是发自内心的,在道德层面形成的节能意识,如果能够通过经济利益的激励机制能够转化为个人习惯,才是真正的节能。
搞熄灯一个小时,我们不反对榜样示范的力量,除了榜样示范,我们更要注重制度建设。没有制度保障的示范是没有可持续性的,没有激励机制的活动也只能是形式主义,对于实质问题没有触及,反而掩盖了实质。很多人不愿意在生活细节中节能,只是在一些特殊场合“象征性”的节能,有的人还将这种形式推到了巅峰,有一种人更是发挥了“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手法,将“熄灯一小时”、“雷锋日”等夸张的简直成了“妖”。这种做法是有害的,特别是对于节能本身,是只有“一利而留百害”的做法。
为了节能,首先是制度鼓励科技创新,只有科技进步带给人们实实在在的好处,高耗能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解决。其次,创新不能好高骛远,要立足于市场的需求,现在大家都谈低碳,但如果低碳产品带来的是高价,相信也不会长久,也最终沦为花架子;第三,建立鼓励节能的激励机制,没有激励机制,节能只能是口头上的空喊,只有让人从中得到实际的利益,不让他们节能他们也不干。第四,建立节能制度,逐步形成生活方式和习惯。
熄灯一小时不要沦为沽名钓誉的形式主义,也不要成为资源涨价的借口,要实实在在的在生活细节中形成节能习惯,从而真正的保护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