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金玉良言】洋相记
2010-03-03 13:48:03
近来在公交车上频繁看到反复播放的一档名叫【金玉良言】的世博宣传小品,它系由几个规范市民文明行为准则的小品独立拼接而成,看了落款,制作方为上海精神文明办公室。但是禁不住每天上下班途中反复播放,也就“被收看”了几回,没想到洋相百出啼笑皆非。如果说这种粗糙宣传品在80年代播放尚情有可原,放在今天,客气点说那实在太“大条”了。(不客气地说么,为了不要破坏安定团结不要破坏两会气氛不要破坏世博情感,且在此省略。)
演员之踵:太发福的孙子
这种公益小品估计在预算方面比较紧,所以只能找些龙套客串。这些都能理解,但是至少要有基本眼力。在一个讲述孙子孙女利用休息日为奶奶打扫房间的小品中,找了两个明显超过30岁的演员来扮演:从扮相上说,孙子的扮演者明显大肚腩得厉害却还要蹦蹦跳跳地扮作“好傻好天真”(这个演员08年时我去北新泾好美家退地板时碰到过,拿着手机哇啦哇啦粗鲁的要死,绝对符合周立波嘴里的打桩模子);看着他“奶奶,奶奶,我们来帮您打扫卫生”地朝奶奶扑过去的“熊”样,我真担心奶奶的身板是否扛得住!20岁左右的小演员,并不难找啊?!
情节之踵:重色系轻友朋
由淮剧演员梁伟平出演的一集,主要情节是梁约好多年老友聚会,妻却欲带父母游上海,两相冲突后梁轻描淡写地毅然放弃老友而去陪伴丈母娘。莫非导演在影射敏感的上海人惧内么?由此我怀疑导演江海洋和张文龙是不是上海人?按照正常逻辑,妻子带父母游览上海景点不可能事先不告知丈夫,丈夫约“多年的老朋友小聚”也绝不会自说自话说走就走。这种情节的编撰,要么证明丈夫的“多年老友”有问题,要么证明夫妻感情不和,各自安排周末届时“强行平仓”?导演啊,你想表达孝道,也稍微花个几秒钟想想逻辑自己信不信啊?!
好善之踵:跳出世俗进做作
这一集讲的是父女二人逛街,父亲看到路边有一堆自行车倒在地上,第一反应就是不顾女儿阻拦上去一一扶正。这本是一个无可厚非的题材,我们也并不认为现在社会世风日下已经没有热心人,但是这个父亲的表演实在太做作,简直可以直接竞选格莱美年度最佳做作King。在一般思维认识里,父亲应该先身体力行,然后用行为感染女儿,而在本集中,我们看到父亲对一堆自行车倒地表现得反应之激烈好像看到国宝被拍卖一样心疼。然后跟女儿在马路边高声说教,像是传销公司的那些达人们在讲台上群情激昂,那山东马永贞卖拳头一般的神情,真是让外地观众觉得“被称为经济动物的上海人,已经热心到看到自行车比贼还兴奋的地步”。这或许是上海,但一定是倒数40年那个人人火红人人作秀的上海!
幼教之踵:教养&做人孰大
这部小品是表达餐桌前的三代,孙子欲先动筷,父亲予以教育请爷爷先。这个里面还犯了找演员不合适的问题——爷爷是像爷爷了:耄耋,孙子也是像孙子了:顽童。但,爸爸又不像爸爸了,这个扮演爸爸的演员明显已经60将近,说句不好听的,这场景想是“爷爷的弟弟(二爷爷)在教训小孙子”。另外,在教育儿子“餐桌上应该先让长辈动筷”的问题上,他找出的理由居然是“人家以后会说我的儿子没有教养”,这种有道理但仅限于家长在家里教育子女的私房道理,这次却又很不符合主旋律地登上了伟大的世博讲堂。让孩子学会做人重要,还是让父母面子上有光重要呢?——请导演站在伟大的党旗下回答这个小儿科问题!
不可否认,主旋律小品出于政治需要,可能在可看性方面比较欠缺,但是既然是政府拨款拍的片子,我们这些“精神文明办公室”的御用导演们,您总该有点职业操守吧,至少在演员选择上、情节设置上稍微把把关,不要制作出这等贻笑大方的小儿科。不是天天在叫嚣“阿拉做好世博的东道主么?”这个东道主不仅要有精神文明,至少还有精神正常啊?!否则金玉良言要变成乱语胡言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