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收藏博客 | 豪宅博客
    个人资料
  • 姓名:导爹豪宅专家
  • 博客等级:16
  • 博客积分:167945
  • 博客访问:185186
    博客标签

我的好友
  • 博文

学习笔记:愚民、小国寡民

2010-03-01 13:30:51

一说起愚民、想的当然是愚民政策,大多数人会把孔夫子也拉下水。《论语·泰伯第八》中有过类似的片言只字【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通常,老师会说,甲骨文没有标点符号,所以,这句话有很多的可能:

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4.民可使,由之不可,知之。

5.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如果按第一种说法,那么孔夫子就是愚民政策的发明者,批林批孔的时候,大家都是这么理解的。但,如果想表达愚民政策的意思,似乎不必要中间的“使”字,也即“民可由之、不可知之”,毕竟,甲骨不大好找,古人惜字如金也源于此。

 

文革后,多数人认同第二种说法,也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与时俱进的解释就是,如果民众的情绪很稳定、就“由”之,如果民众情绪很不稳定,就要让他们明白真相。如然,孔夫子比现在的官员要强多了O(_)O哈!

 

眼下,有人又认为应该是第一种说法,以前的文字表达习惯基本是五字或四字。但“由”字应该理解为顺应现实,而“知”字是指片面、死板、过时的理论教条。因此,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要让民众客观地去面对现实,珍惜现实,因应现实,进而享受现实,在现实中去完成生命的使命。不可以使他们固执于各种脱离了现实的理论,信仰,经验,教训,学说。这样,社会就会和谐,百姓就会幸福,政权才能稳固,国家才能安定。

 

这种理解,有点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①民,将以愚②之。民之难治,以其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直接的理解就是,治国不能“明”民、只能“愚”民。如何是“明”如何是“愚”这是解读的关键。

 

多数人认为,“明”指的是聪明、狡诈,而非明白;“愚”指的是淳朴、憨厚,而非愚蠢。如然,大概的意思就是:擅于治国者,不能让民众过于狡诈、而是让民众淳朴。

 

后面的“智” 与前面的“明”大略相同同,这里的“智”不是指理智或智慧,而是指智术、诈伪。从“愚公”与“智叟”的原作者的立意上看,似乎也印证了这样的释义。

 

那么,孔子和老子的意思就是,人要面对事实、不能刻舟求剑,要厚道、不要耍聪明。这样的理念,到现在依然落地有声,难怪他们是圣人(o)哦。

 

学习笔记:小国寡民

《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通常的解释是,使小、使寡,国家小、人民少,日子就好过些。似乎很符合老子的“无为”核心,有人说,眼下的欧洲小国如比利时、瑞士即北欧数国,就是因为国小民少而幸福的。

 

但,联系到上述第五十六章的【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我们或许还可以展开想象。

 

我的理解是,小国寡民应该是,使国家的管理机器变小、使民众的欲望变寡。这样的理解或许更“无为”,就拿比利时为例子,比利时人民的安居乐业,根本的原因不是国家小、民众少,而是政府小、民众自律,该干啥就干啥。

 

美国的无条件退货是很普遍的,曾经就有人炫耀在美国不用花钱就可以天天穿新衣服,似乎,他自己就很“明”、人家就很“愚”。但,如果大家都像他这么“明”,那么,国家的管理机器还能小吗、民众的想法还会寡吗?!

标签:道德经 阅读(1091) | 评论(3) | 收藏(0) | 推荐(0) | 举报

大沉浮:2010-03-02 16:56:34
导爹最近很爱学习,写了不少学习笔记,精神可嘉!
灌水高手:2010-03-02 14:35:02
看到古文就晕~我对古人不感冒啊~~
富关昆 :2010-03-02 09:17:11
  • 发评论
  • 登录 | 注册
  • 最少5个汉字。请勿发表色情、反动的内容或广告,谢谢合作。
    • 请选择表情
    • 真棒
    • 我生气了
    • 我酷吧
    • 微笑
    • 热吻
    • 好害羞
    • 翻白眼
    • 悲伤
    • 抓狂
    • 疑问
    • 窃笑
    • 惊讶
    • 鬼脸
    • 大笑
    • 呲牙
    • 闭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豪宅之家的观点或立场。
    copyright (c) 2004 haozhai.cn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豪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