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经济命脉受制于无度房价必生祸端
2009-11-30 17:13:11当历史的年轮刚刚转入2009年,当初中国的房地产业似乎是笼罩在一片迷惘和深度观望之中,房产商也犹如遇到“世纪劫难”一般,面临的是重度洗牌和资金链断裂,而且,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也让中国深受波及。时光倒流回2008年11月,曾经有人讲,中国房地产将进入2-3年的调整期,甚至于5年,房价至少下跌50%以上,这种由感而发的“悲观”,似乎隐喻着房地产业可能走入“穷途末路”。
然而,仅仅一年的时间,中国房地产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疯狂”,恐怕要让当初那种曾经的“悲观”变为一种“绝望”。因为在2009年,中国房地产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高速发展,不但没有让楼市步入调整期,而且房价几乎上涨到“肆无忌惮”的程度,“地王”继续着变本加厉的演绎,“面粉贵过面包”也完全演变为一种公开的“掠夺”。“地王”、“宗地单价”、“土地出让金”在国内主要大中城市不断地打破历史记录。
在邓爷爷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之后,中国看上去是进入了市场经济年代,“阵痛”中的改革给人的印象也是十分的“大刀阔斧”。但是,多少年来,政府对一些产业的偏面性依赖和过于倚重的政策,也往往带来一些积重难返的后果,从当前政府对房地产业所表现出来的依赖度来看,已经显示出一种“一厢情愿”之下的无奈,一方面想让房地产市场纳入一个政策主导之下的“有序”轨迹并加大培育,但是在另一方面所显现出来的事实是又往往蕴含着包括信贷风险增加、有效消费需求下降、拉大通胀预期等相应的风险,由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已经过度,已有比较明显的迹象反映出经济命脉正逐渐受制于房地产业,受制于房地产市场仍在继续上涨的房价,包括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显示的最新数据表明,中国国民经济正在被房地产深度挟持。
2009年11月21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官员的表态颇具代表性,房地产业已实质性地成为与国民经济高度关联的产业,占GDP的6.6%和四分之一的投资,因而,房地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直接“命脉”。无可置疑,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直接控制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命门”,而从2009年国内房地产业发展的整体市场趋势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营造了触目惊心的高地价氛围,为相当数量的央资、国企和大型房企制造了“囤地”机会,并且使房地产投资增长幅度创下历史新高,由此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房价的不断飙升,从而便日复一日地形成高投资、高地价、高“囤地”、高房价、高风险的恶性循环。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在2009年上半年,房地产信贷占银行总信贷资产的16.4%,下半年这一比例仍在不断摸高,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入了房地产投资。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7月,贷款总数占开发商本年资金来源的35.45%。而实际上近年来,房地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基本上维持在25%左右的高位,从目前政府对房地产的投资依赖和政策倾斜来看,有迹象表明房地产投资有望取代政府主导性投资成为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信号。
事实的确无可否认,当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带来影响的时候,房地产业对国内经济的复苏和拉动内需,特别是中央提出的GDP保8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对房地产政策趋向的过度依赖,而房产市场的繁荣又是在房价不断上涨的现实之中,那么,这种繁荣的实质 便是排斥了大部分消费的真是需求,而形成流动性泛滥的市场,而政府和房产商在市场博弈中往往又成为实际的既得利益者,由此便会催生出十分复杂和棘手的社会问题,那么,这种事实上房地产业投资已经把政府、国民经济和民生利益捆绑在一起的繁荣,其可持续性及其发展便值得怀疑。
2009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幅十分严重,平均达到50%以上,国内各大中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房价上涨。高涨的房价所形成的最直接的恶性后果便是严重透支了民生的购买力,最明显的事实,便是民生幸福指数的直线下降,内需疲软也透露迹象,连锁反应产生的便是社会矛盾激化,而且高房价也使政府的社会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当中国的房地产业由“支柱产业”演变为“命脉产业”,而又受制于无度房价,从而成为民生生存和幸福的对立面,成为一种被“要挟”的高消费,假如又由此形成“祸害”,那将是十分可悲的事情。
这一忧一喜,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