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爱看项目的瞎子们
2012-08-07 15:31:45中国人多,所以说话的人多、模仿说话的人多、重复说话的人也多。
一种语言一旦成为如90年代初的踏脚裤一样“不分高矮胖瘦,人脚一蹬”,再美的华服都将毁之一炬成为梦魇。
以前的“同志”如今的“朋友”概莫如此,口头上越是甜蜜的关系在拗断的时候更加恩断义绝。
一个朋友很多的人,可以说人缘好,一个嘴巴里朋友很多的人,就另当别论。
做房地产以来,听得最滥的口头禅叫做“看项目”——这句话的滥,首先是说这话的人多,从开发商到代理公司,到媒体到广告公司乃至模型公司和公关公司;其次,还是说这话的人多,从大老板到业务总监,从销售到策划,从市场到行政,乃至实习生。
宽而泛之的看地,在很多时候看来是一种错杀背景上的浪费。所谓看地,被很多老实到愚钝的市场人员做成了“看地,就是去看着地”,莫非这看地行为可以预知未来占卜吉凶?
我一直认为,作为从业者,本着对项目负责的态度进行考察无可厚非,但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而是为“看地而看地”则比出工部处理的“为工作而工作”更加值得唾弃。
今天的网络涉猎广达,已经可以代步很多实地考察,这时候对于要做项目而言的相关人等,包括市场、策划、销售而言,所谓的看项目,其实是一个“预习+实地佐证”的复合型互动工种,那些“因为做房地产自然要去看项目”教条下被绑架的工作思维,无非就是当年“身高150,体重150”都穿着踏脚裤招摇过市的审美强奸一样毫无美感。
关于一个项目的基础资料,包括地理位置、经济指标、交通区域、区域规划、风土人情乃至城市经济实力等等,其实都是可以通过上网获得的,那些在基地现场用脚丈量数据的行为,要么是今天全民公信缺失的表现,要么就是工作方法上的不懂装懂。
今天,我们如何看地,看项目,看的是什么?
首先,要看消费人群,这是“不像市调的市调”,但其实它的功能意义要高于针对竞争对手的市场调研,因为这是对区域消费能力、消费习惯、消费喜好乃至消费习俗的一种全方位考量——一个经济不发达地区,房地产刚刚起步,但为什么是大户型更受欢迎呢?
这个问题说简单很简单,因为“在几乎没有房地产的地方,只有两种消费者,一种是买得起的,一种是买不起的”,所以直接忽略买不起的客户,而让“买得起的客户一步到位”,这个逻辑是合理的。
但这个所谓经验的逻辑,在没有足够经验支撑的时候,的确需要我们的市场人员到当地去体验去感受去询问去采访,这绝不是网络上可以描述的东西。
其次,要看竞争对手,对手做什么样的产品、提供什么样的包装系统、做出什么样的销售道具、现场有什么样的软性服务、执行什么样的价格策略,这些都是需要去现场字字珠玑察言观色所获得的。
远程的电话市调的确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但这种不是人对着人的见面观察方式,要遭遇“对方是否肯回答、回答是否真实、对本方参考性”都要成疑问,这个懒偷不得。
第三,要看相邻关系。一个项目(地块)的相邻关系,是必须要实地去判断的,空气环境、商业氛围、人气聚集、交通影响乃至路有多宽,这些“动态的人和静态的配置”之间的互动关系,借助网络得到的答案一定偏差较大。
按照辩证思维就事论事评估“看项目”这件事,既不赞成偷懒意图指导下的远程调研,更不赞成一群人浩浩荡荡去某地,吃着喝着一星期,你不是演员没必要深度体验生活,那是对老板资源的占用,更是对装逼文化的朝圣。
但,殊不知,在N多房地产开发地区内,一群李鬼们装模作样开着车,对着基地来来回回,抬头低头,那模样像极了【地道战】里杯弓蛇影的岗村队长们!
李鬼多,瞎子更多,但他们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