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拼跌之后等拼爹
2011-10-25 15:44:48过去的十天,楼市风向可以用“突如其来的残忍”来形容,我们不断从上海的各种媒体各个信息平台收到——中海减6000,长泰77折,龙湖打六折,星河湾降10000,随之而来的是某楼盘业主联合起来砸了售楼处,某楼盘业主在马路上示威抗议,等等。
现在开发商的恐慌在于“人家降了,看来我不降不行了”,但随之而来的隐忧在于“我该降多少能卖掉”以及“我降价,老业主会不会也把售楼处给砸了”这两个问号的纠结。
最近十天不同楼盘的降价,其实昭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拼跌的台阶设置
在之前一篇【放唉一条生路】的文章中,我例举了几种开发商在降价前给自己找的台阶,综合起来无非是一个套路下的不同策略,即“第三方平台”,有的选择媒体作为“媒体内部价”,有的选择“老业主团购”尽管这些老业主根本就是第一次买房,尽管这些团购业主彼此根本不认识,还有的选择活动抽取代金券,最新添加的方案包括某代理公司的“金卡客户价”,甚至还有“港澳销售价”,结果很是圆了那些“梦里走出国门们”的梦想
就在这文章写就的一天后【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电话采访,关于这个第三方平台的效能,我的回答是很快就会消失,消失的背景条件无非九个字“被复制、被传播、被比较”。
降价就是降价,再去找点“去装修化”和“不同位置不同单价”的销售说辞,已经抵挡不住人云亦云环境下的恐慌性愤怒。
拼跌的真相排爆
所谓排爆,就是接二连三地爆出了那些光鲜楼盘背后的真相,通过这轮争先恐后的降价,我们发现了原来星河湾卖得没有他们自己说的好,开盘当天40个亿已经是逝去的爱情索然无味;我们发现了广告铺天盖地的长泰西郊居然2011年至今9个月的成交总套数为8套;自然还有一贯用浪漫一招来冲击上海市场的龙
湖,不是每个中年女人都有如此长的更年期幻想。
这些事实教育我们,一个项目究竟卖得好不好,不要听那些项目总监瞎做先进事迹报告,更不要相信被买通了的上海媒体一片价格化枪声,巴菲特那句“等到退潮的时候,才能发现谁在裸泳”现在得到了最好的验证,在退潮的虚胖市场中,那些“身上挂满最有价值勋章”的往往是个逃兵,一如很多年前那个所谓战斗英雄徐某。
拼跌的终极预判
就像当时在要不要降价时候的讨论期间。有个开发商问我如何选择,我说作为代理公司的立场我肯定劝开发商降价,因为用流量换销量;但如果我作为开发商内部的职业经理人,我肯定HOLD住。
原因很简单,这时候我可以说降价,但我无法确定降价的幅度——降价导致热销,领导会说我降价过多,伤害公司利益;降价没能热销,领导会说终极手段都给我尝试了却仍然无法热销,要追究我的责任。
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讨论关于降价幅度的两个问题:
第一,20%的底线被轻松击破。这个数据其实可以理解,因为之前的共识是市场能接受的底线是15%,但因为没有赶上第一轮降价,所以势必只有通过幅度来弥补速度,大家都抱着这个心态所以导致“幅度越来越大,为了博眼球”,从这个效应看,第一个降价的人最聪明,因为底线守住了速度也提升了。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看来降价也要趁早。
第二,降到哪里才是底。关于这个“底”的界定大有学问,这个“底”已经不是简单的如宋卫平所言“把房子全部卖光,以后不做房地产”的底线,更不是那些砖家说“房价跌40%银行风险可控”的底线,而是考验政府救市的底线。所以昨天赵春雷的微博说道“10%-20%拼的是跌,40%拼的就是主管部门、银行乃至更大的父母官的政绩神经。
的确,开发商有一个成本底线,比如龙湖从19000降到12000,回头算算他的楼板价、建筑成本、装修标准和相关税金,基本就是成本销售,但这和街头那些“跳楼价、离婚价、撒跟价”是没有关系的;另一方面,政府和主管部门也有一个底线,叫做稳定底线或者说社会底线,腰斩是不可能的,但和谐是不能被破坏的,稳定压倒一切的背景下,喊出40%的人是冲头,理智的选择是看到“有人降40%,这时候迅速放弃降价,不变应万变地等待局势变盘”。
所以,最近十天的纷纷扰扰,应该最合理的方式恰恰是选择最愚钝的什么也不做,等到这波强震中心平复之后,看事态出现何种方向,再行判断。
这时候,爹们都已经赤膊上阵了,跌就可以省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