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楼市正形成转型求变新格局
2011-05-30 11:14:22随着楼市调控的继续,一、二线城市整体房地产市场已出现“三缓”现象,拿地缓、开发缓、销售缓。总有不少朋友问起,这房价到底跌了没有?调控成效不可否认,局部地区房价从表象上来看是有所下降,特别是一些楼盘在当初并不具备价格上调的条件,跟风之下饱尝苦果,不得已打回原形。而事实上,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基本处于守势状态,并无实质性地下降。在保障房力度加大之下,一、二线城市商品住宅“三缓”现象或许还会继续一个阶段。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楼市房价与调控形成事实上的僵持,此刻的市场,似乎也在隐喻着什么。
有数据显示,2010年相当部分的大型房企,业绩的30%或以上来自三、四线城市,调控中的提前布局使这些房企尝到了甜头,一、二线城市土地稀缺、地价坚挺,反而促使更多的房企谋求变局。现在炒得火热的不外乎由住宅开发转向商业地产,但由于商业地产运作的复杂性,真正成功者凤毛麟角。而有些媒体跟风甚深,在不断地制造楼市新闻,诸如“商业地产迎来楼市春天”云云,事实上操作商业地产比住宅不知要难上多少倍,而且商业地产和一个地区的城市发展、经济状况、购买力、消费水准、层次高低等有着极大的关系,特别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商业地产竞争已经十分白热化,长三角地区,商业地产可以讲已经出现过剩现象。因而,对这种产品投资上的转型成功者少之又少。
而调控之下房地产市场的另一种转型,或许正是大多数房企暂时并没有意识到的,就是三、四线城市的发展机遇。从一些大型房企2011年年报来看,这种从城市转向“农村”的开发转型,无疑存在着极大的空间。笔者近日连续走访山东黄河以北及重庆多个县区、江苏北块等,大量的三、四线城市地价迅速上升,楼市快速升温。调控虽然小有影响,但地方政府早已嗅到了调控之下的商机,当地正积蓄和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购房热情,特别离省会一小时车程的地区,许多地方土地有些紧张,在土地指标供给事实上少的可怜的情况下,卖地当然仍旧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因此,对于房企转型遁入三、四线城市,当地政府往往给于极高的欢迎热度。
调控是把双刃剑,一、二线城市开发降温了、部分房价下降了,但且有意无意地让大把三、四线城市迎来了新一轮机遇。2011年以来,房企向三、四线城市开发已经形成一种势头,也给这些城市的形象提升、品牌提升、知名度提升、政绩提升、GDP提升同时带来机遇。去年山东一个四线城市在央视做广告,又连续走了十几个城市做推广,现在的土地市场变成奇货可居,当然这个城市本身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也比较丰厚,而且地理位置又好,自然而然成了房企“掠地”的香饽饽。
凤凰网房产频道在2011年5月19日,采访了太合日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百汇行投资(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长山先生。李长山一针见血、不打咯楞的指出,县级市场将是中国庞大的房地产市场,是未来一个房地产很大的空间,虽然开发利润相对较低,但是广泛的市场可以弥补。李长山的观点,作为一个商人来讲,在调控的房地产市场中,善于应变,或许代表了很多中小房企的想法。调控重压之下,以不变应万变,李长山的想法具有一定代表性。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许多人的想法城市化便是涌向大城市,在无形或有形之中,一、二线城市压力徒增,资源、就业、就学、就医、交通已不堪负担,特别在一些沿海城市,人口压力造成的各类资源紧张非常明显,也事实上造成了城市房价上升。中国真正的城市化进程,更多的应该是三、四线城市的改造、转型、品质提升,让更多的人留恋本土,在城市化进程中打造更好的宜居和生活环境,而不是移民大城市。楼市调控,以李长山为代表的房企开发思路转型,正打正着,调控或许不会放松,但是可以相信,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在接下来的楼市中开发热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