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忠诚论
2011-02-01 20:51:24
忠诚论
---兼论成本控制管理
大凡人都喜欢忠诚。皇上喜欢忠诚的臣民;老板喜爱忠诚的员工;铁哥、铁姐们以两肋插刀为基本交友原则,鄙视心猿意马之人;爱人之间以忠诚、诚实为底线,恼怒朝秦暮楚之君;任何组织的纲领条文中都免不了“对组织忠诚”等字样。
儒教要求百姓忠天、忠地、忠君。
关羽被后人崇为 “关帝”,四时享用民间烟火,这个“降汉不降曹”的关爷,不为金钱美女所动,一心想着老大,得到了曹丞相赠与的赤兔马,千谢万谢,惹得丞相怪罪:给你美女,你不动心,给你畜生你倒致谢,这人还比不上畜生吗?!关爷答,有了这千里马,不管皇叔远在千里,我“一日就可见了”。
其“义”可表,其“忠”可鉴,其“诚”可嘉。
这忠诚二字,统治者、被统治者,上上下下都赞成、都认可。
西方比喻朋友之间的忠诚关系,谓之:狗关系。民间最恼怒、最反感的是“告密者的告密行为”。
忠诚,是指一心一意,没有二心地拥护和服从领导,并为之奋斗乃至鞠躬尽瘁。大到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小到对老板、对朋友、对爱人,要尽心、尽责、尽力,忠诚可靠。忠诚,代表着诚实守信和服从。
忠诚如此,何为愚忠?忠诚自古表现在对国君、对朋友、对社团等的忠诚。如国君昏庸,朋友,性劣,对这样的人忠诚,是愚忠。爱国人士认为“忠”是斗士报国的最好的保证,但是“忠”并不代表一切,不是对所有的皇上,都是可以忠诚的,“忠”与“不忠”的前提是:领袖是否英明。否则,“忠”则变成“愚忠”。
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有人说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中,我们怎样解读“忠诚”二字?尤其是员工对企业、对老板的忠诚,怎样解读?
笔者以为,忠诚的标准是:
能为企业直接或间接创利的员工,就是对企业、对老板的忠诚;对企业直接或间接没创利的,就不能认为是忠诚。因为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第四代战机不是用纸糊出来的。
例如:房地产开发建设中,项目上下游各类配合、关系非常多,其中有N多关系直接影响成本,我们经常遇到的“总包与分包的关系”;“单项建安成本与综合建安成本的关系”,就是其中之一。开发企业往往被一些表象疑惑,片面认为包清工(在发包方约束下,施工单位只对劳动力提供输出,不提供建材、设备等采购与安装调试。简称“包清工”)、甲供料(开发企业提供大宗建材、设备等)运作模式成本低,可为企业节省建(筑)安(装)成本,持有这种理念,将导致开发项目极易走上歧路,极易将开发项目的各类施工合同拆分为(签订)数百多份,这类运作模式必将导致施工周期失控;由于各分包责任界面不清,施工质量责任主体不清,建筑质量得不到保证;因为建筑流程(程序)上下游工序关联性很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基础结构(承重)系统质量有问题,上部建筑砌体就完全可能出现质量问题,如墙体开裂、楼板裂缝等,这是必然的。对于两家施工单位来说,开发企业如何判别、妥善解决这类质量问题,是会产生成本的。对此,我们称之为:开发流程数据链中,上游输入的数据出差错,必定导致下游输出的数据出差错。如果地下基础是一家施工单位承包,正负零零以上建筑又是一家单位承包,对开发商来说就增加了双方协调成本、增加了质量界面的判定成本,而且,责任主体判定技术含量较高,开发企业的时间成本大大增加,投资周期往往失控。而分包所节约的成本根本无法弥补后期多发生的成本,所以,项目工程分包一定要考虑综合成本的(各有关配合的成本因素)关联性,不可孤立的考虑成本的单一性。
尤其要警惕“忠诚”旗号下的“节约成本”的运作模式,对此,要分析,企业高管、董事会一定要把握住,唯一正确的方法是:专业的人管理专业的事,对企业的“忠诚”要以效率来衡量、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