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走出户型设计的“大跃进”迷宫
2010-12-28 11:23:17和前两年动辄小户型不同的是,在2010年特别是限贷限购等一系列顶着通胀却限制购房的自残政策格局中,我们开始越来越强烈地听到关于“因为限购所以大户型”的逻辑推理,愈传愈盛之中甚至别墅也开始搭了这个顺风车。
户型对于开发商而言,就是一个数据,但这个数据决定的是他未来的市场收益,以前有个客人在对于我们前期工作的唯一要求就是“面积,可别给我少了!”当然,他指的是整个项目的总面积;
回到消费者层面,户型的确有大小之分,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大自然舒适但关键要看口袋是否可以微笑恪守;但是在大和小之间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纠结:在早期房产还是奢侈和斗富品的功能时,户型的大小其实都是被忽略的,因为大,到再大,都不是问题,买得起120平方米的业主自然对140平方米也不在话下;小也不是问题,买不起70平方米的,对50平方米也摇头拒绝。
究其原因,在房地产刚刚开始的日子,对于消费者而言,户型只是一个临界点,因为客户仅仅分为两种,即买得起的客户,和买不起的客户。但是随着市场的进化,客户开始细分,买得起的客户开始被划分为购买各种户型段的客户,那种从一个樟木箱细分为五斗橱的情形,是对于户型的早期探讨。
曾有一段时间,小户型甚嚣尘上,而且大有越来越小,越小越热销的态势。就是在那种思潮下,烂尾楼商业体迎来了属于自己莫名其妙的春天。小户型固然因为总价成为必杀技,但其中功能区域不分、空间狭窄简化等问题,在被所谓的“单身、独立、酒店”等概念忽悠之后开始逐渐表现出产品和居住之间的代沟!
7090政策的怪胎出台,对于市场的户型设计却给了一个明确的指向,大量90平方米为限的产品开始成为主流,更有某行业老大开始探索90平方米做三房的设计,而经过我屡次实地观摩,这个螺蛳壳里摆道场的上海特色在户型中应该属于是失败的尝试,因为90平方米的三房设计,不仅是以牺牲空间为条件甚至是以“压缩床的正常宽度和长度为代价的”,这种多出现在样板房中的伎俩一旦出现在生活中,你去试试?!
即将过去的2010年,大户型亦然如此以侮辱消费者智商的方式来进行推广,一生一宅的概念或许没错,但是“大,就是宽敞”的逻辑是经不起推敲的。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些动辄150平方米的大户型中,因为要强化“三间朝南”的思路,而以至少浪费一条7平方米走廊为代价。有钱人,在这个时候,可以看到被忽悠的无奈,谁叫你买得起呢?!
对于户型设计,我一直认为不应该单纯从大和小来作为认定标准,而是以是否合理作为评估界限。90平方米乃至70平方米的户型,不能单一用总价低来界定而是应该更多从两个卧室的空间是否够用,整体动线是否合理来分析!08年操作中山西路某项目,台湾营销公司的说辞只有一个:“我们有80平方米的小两房!”但是进入室内就发现,次卧完全不能收纳1.9米*2米的标准床,也就是说,那个次卧只能是给小主人用的,而且要求这个小主人不发育不长大!
今天,我们进入售楼处,销售员迎上来第一句就是“您看大户型还是小户型?”这种来自于业主方对于户型的非大即小之观念,具有尚未被房产市场进化且尚未被改革开发所浸淫之大跃进特征,即要么是好人是领袖是万寿无疆,要么是坏人是黑五类是反革命。、
这种极端认知,在户型设计和推介中,引导了或者说欺骗了消费者用一种“抑制或放纵自我居住要求的方式”,又何谈以人为本呢?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户型风”,今天追捧入户花园,明天流行错层,后天又不管3721地上马大平层等等,全然不顾或者说全然没有对这个户型进行判断和定位的步骤。
户型设计问题,对开发商或许只是一个工序,但对消费者确实百年大计,因此“啃请”开发商藉此有专业意识,更请相对专业的设计院有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