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宅鉴华魂 王者何归
2010-11-29 20:56:47年初,曾有一个传说,2010年将成为中国“华宅年”;年末,这个传说显然经历了诸多变数的洗礼。时值庚寅岁末,华宅引得众博友热议、佳文涌现。华宅犹如女孩都梦想拥有一颗“恒久远”的心仪钻戒,或也是许多人想拥有的“心房”。
华,荣也。——《说文》
华,悠久也。如华首;华,年少也。如华年;华,尊贵也。如华要;华,精髓也。如华甸;华,贵族也。如华胄;华,崇高也。如华嵩;华,文采也。如华美;华,王者也。如舜帝;华,中国也。如华夏。而佛家言,华从慈悲生义,象征各种美好的意义。
人类五万年前,就懂“凿洞而居”,五千年前,就知“取木石筑屋”。之后,有西方神殿、东方皇宫。岁月如梭,时光荏苒,朝代更迭,名建纷呈。虽在漫长的人类居住文明进程中,我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但近两百年间,由于众所周之的原因使我国的建筑文明和居住文明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在近百年的国际建筑史上,中国建筑几乎集体缺席,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之缺憾。
然有幸是,随着改革开放、国力增强,我国的建筑业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且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同时,房地产业更是得以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现又将民居文化提升至“华宅”之高度,可谓行业之幸,国人之幸。
今说起华宅,其观点各异,精彩纷呈:
有人说,华宅是个秀,与豪宅并无本质区别,乃为避敏感而硬生之;
也有说,华宅如古玉,其朴拙温润灵动清越,乃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还有说,从豪宅到华宅,弃追财富而求文化,乃城市品质生活体现;
更有人,呼吁少些华而不实功利至上之宅,多些责任之文化值精品。
◎ 该如何定义“华宅”,抑或说“华宅”到底是什么概念?
首先,来看有关华宅的“关键词”,如稀缺、尊贵、定制、隐逸、个性、品质、格调、人文、艺术、精神、生态……等,再如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独有无二……等。从用词上正如其所说“华宅者,注定是用来诠释房子实体之外(房子本身属性)的那种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其次,再来看媒体、专家的解读。有媒体解说:无论楼盘体量大小,它应该是精细而精致的;无论地理位置如何,它应该是与地气相接,独特而又相容的;无论毛坯还是精装修,它应该是普通住宅的升级版,满足居住者对产品品质和生活格调的更高追求。这样的房子,我们称它为“华宅”。也有媒体称:华宅者,非豪宅。毋须尽显奢华而低调,需岁月流韵且为居住建筑的最高进化形态。故称得上“华宅”者,须是值得收藏的传世之品。华宅者,其特质或定制打造、或特色建筑、或人文价值…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故因其新特质,而成为人们心中最理想之的“心房”。还有业界专家,为华宅总结了五大特点。即“面积大、金额多、定位高”;“购买群体是高收入者”;“购房都是一次性付款”;“基本上都非首套房”;“长线持有不出租,以达到增值收益”。更有人用一句话来概述:华宅是一个很朴素的概念,就是“花你能支付的钱就住得上的好房子”。
诚然,对于“华宅”的定义,可以是多角度的、多层面的、多元化的。但对华宅判定(赏鉴)的关键应是:其是否在各方面都体现出了,对居住者的终极关怀。
勿容置疑,无论是何“宅”,其核心都应是居住(《说文》:宅,所托居也)。也不论“宅”前加何字(如豪宅、洋宅),其还是宅,均改变不了其“住”的本义和属性。而既为“住”,那必将涉及人文关怀的层面(即对人的关怀角度)。从建筑本身而言,应是从追求“豪奢”过度到追求“质涵”(如设计理念、施工技术、材料运用、文化附加值等等)。
◎ 华宅从何而来,或说古之“华宅”兴于何?又将往何处去?
有人说,古时华宅当为“府”和“大院”;也有人说,古时华宅兴于“王室宫殿”。虽古之“华宅”兴于何时,现已难以考证。但现代华宅的兴起(或称复兴),应始于2008年业界对住宅文化的深度思考。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自20世纪后期,便饱受到来自西方和现代的文化冲击。一时间,国内的城市住宅建筑普遍存在“拿来主义”。不仅把房子建造成“法式”、“英式”、“欧式”,其小区景观绿化也皆是“欧美风情”、“异域风光”。其做法不仅造成“千景一面”、“似曾相识”的趋同现象,还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从而失去了鲜明的个性和地域文化,也很难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子。但进入21世纪后,中国成为了拉动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国人在文化上自信的开始复苏,并逐渐反思能否重塑中华其独特建筑和人居文化。事实上,自古到今中华文化都认为,人和自然是共生的关系,即“天人合一”。这也是中国建筑文化之精髓。
当看到在中华大地上,衍生出过多浮滥的、异国风情居住区和商业区时,笔者不禁心感茫惑,反思: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去哪了?为何要硬生生地照搬异国的文化?
在当下我国城市进程化的大潮中,将城市建筑(尤其是民居)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尤显重要。因一个城市的建筑,是用固化而无声的语言诠释来着该城市人群的志趣与价值所向。当然,作为国人理想的住宅,华宅应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与现代建筑科学相结合,形成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能容纳其他优秀建筑元素和现代科技,并代表绿色(低碳节能)走向的品质人居。这也正是秉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传统理念。
对于华宅,无需分辨“华宅”与“豪宅”之别。因豪宅自是“豪宅”,华宅自是“华宅”。只需界定清其“华宅”便可。笔者认为:华宅,当承载国人五千年的人文思想与情怀。“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这便是华宅应有的“以人为本,人宅合一”的取向价值和终极境界,更是华宅之魂。也正如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刘魁立老先生所说:“住宅存在与不存在的意义,都取决于人。人赋予建筑生命,因而必须把建筑人性化,使其沾染人性的光辉。”
思当下之华宅,应是大多数人住得起的房子,而非为少数人服务的东西;应是能承载国人居住梦想的灵性空间,而非为钢筋水泥构建的冰冷“盒子”;应是具品味与个性群体寻求的集物质与精神合一的心灵家园;应是藏艺术于间、隐知识于中,彰显民族精英智慧与生活哲学有灵魂的建筑。思当下之华宅,也应是中国房地产业重塑形象的回归之所。再思华宅之未来所去,其应成为国人的生活情感与思想文化归宿,应是国人一种完美生活方式的“新体验”。故,华宅有理由成为中国城市居住建筑的未来所趋。
华宅者,当为华人理想之宅;华宅者,当为中华文化之宅。
然而,纵观当下之华宅,有真者几何?而值得注意是:借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之名,行追名逐利之事者有之。冠以“华宅”、高喊“人文品质”,却为“豪宅”之举者也有之。诚然,现阶段出现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之“华宅”也属正常。浮躁社会下,驱使一颗浮躁的、且私欲膨胀的心,又何以体味华宅之真谛?!又何以建造出能传世之真华宅?!
而真华宅者,是使人们在浮躁的社会和高密度城市中,能觅得一份恬静。将心沉下来,在枯燥、乏味、机器般的忙碌生活中,有暇享受阳光、聆听天籁、细品人生。故,华宅尚需不断地经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才有真生命力,方显其真谛。否则,必将呈现出形而上、空洞浮躁、文化符号之累加的“中国风”建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华宅无需太过在意其外的东西。“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待华宅荡尽浮华无奢豪时,方能显其简约精致、大气唯美之雅韵。若使华宅荡尽浮华无奢豪,要靠“悟”方能得,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恰如拈花微笑间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理。故华宅,若融合禅之理,来营造出“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之意境。这不仅彰显中华悠久的灿烂文化,更能引人内省,使人们在嚣烦尘世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在胸中永远绽开一朵美丽的莲花。 毋庸置疑,芸芸众生,唯有人能创造一个美的世界,一个美的心怀。也即挖掘身居华宅者心灵中美的源泉,使之胸襟廓然,脱净尘渣。然而,如同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领军人物一样,华宅的健康发展亦需领军人,即王者也。
“收藏以去伪存真为尊,华宅则唯价等值而尊。”谈及华宅,有太多话可说、有太多内容可涉(如设计理念、技术、景观等),但因篇幅所限,笔者暂止于此。最后,笔者只想说:现众人皆为描绘心中或理想中的华宅(笔者亦然),但“真华宅”何时王者归来?
天行健,望业界正“修行”华宅者,其自强上下而求索;
地势坤,盼业界正“大兴”华宅者,其厚德载物而求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