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限购令,一夜倒退三十年
2010-10-08 11:11:09四月份房地产开始第一波调控的时候,究于上海细则迟迟未出,很多开发企业、很多消费者、也包括很多代理公司一时投鼠忌器而迟迟拖沓着自己在本年度的与房有关之计划。
却不想,9月29日的第二波调控令,上海方面只用了国庆假期就迅速做出更紧箍、更紧跟、更紧密的三紧细则。分析这么多条细则,我们有两种不同的感受:一方面关于推进保障房、关于贷款区分界定等都可以用官话套话来一言蔽之,唯独那令人咋舌的“家庭限购一套”够猛够劲够给力!
但这样的一种政策消化过程中的创新或偏激,却一下子让人想到计划经济的影子婆娑,毕竟在市场高度发展失控的时候用计划来横亘阻挠,这像极了【九品芝麻官】中那句著名的:“你用前朝的剑,来斩本朝的官,可知罪?!”
下一步是不是凭票购房?
本标题是对于上海细则的本能反应。微博上,有个同业的和蔼朋友都牢骚到:“如果中国因为房价的争论而全面放弃市场经济,退回到70年代,等我老了,我会因为曾经从事这个行业而羞耻。”
我在惊诧于这个以好脾气著称的媒体人都语出惊人的同时,也对这种充满了行政命令的调控做法及其前景有所意见保留。但我们看到,调控本意或者说他自认为的本意是好的。摘录【东方早报】评述如下:“有关在一定时期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的条款,无疑将对投机、投资需求产生立竿见影的打击效果。在市场热钱入市冲动重现的当下,限购政策的出台显得颇为及时,其有效阻断了热钱的入市途径,从根本上遏制了觊觎楼市已久的投资、投机需求,犹如叫停了楼市击鼓传花的鼓点。”
但问题或疑点在于:限购令,毫无疑问把正常的改善型需求扼杀了,原本一套市中心蜗居因为结婚等家庭变更而拆分二套的需求被彻底扼杀;
其次,限购是不是会激化成为多年前计划经济时代凭票购房?而我们知道,凭票时代的基础背景是,所有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大抵相同,没有财富拆别时代的措施在如今的多级分化中一刀切下来会如何平衡利弊?
或许,唯一支持限购令的是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作为目前购房的主力群体,他们基本都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但引发的问题是买房后一般写双方的名字,那么一套购房其实占用了双方的额度。
这也是未来的隐患之一!
限购令将引发的作假
所谓有政策就有对策。在研究这个限购令的同时,政策制订和执行层是否已经做好了杜绝或赶尽杀绝的执行力度呢?从那句充满悬疑的“在一定时期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就充满变数。
何谓“在一定时期”,这话说得没底气,是不是等到风头过了还是可以还原的?!从经济政策本身来看,这几乎是必定的。关键是现在民生意见大,所以来个时段性的“楼市扫黄打非”。这话背后传递的讯息是“暂时别购房,等风头过去”,短时期会让上海和全国保持一致,保持政府需要看到的平稳,但“压抑之后的释放呢?”或者说,“压抑之后平稳释放”才是管理层乐见的局面?
第二,那句“限定家庭购房套数”也有可疑。因为在如何界定家庭的问题上,所有经历过动拆迁的人都太有经验了,一张户口变两张的脱口而出,就是假离婚呗?回想到假离婚曾经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比如假戏真做比如各自出轨比如财产纠纷等等,据我所知,网上已经有人在探讨和倡议这种假离婚方式来规避政策了。
那些曾被周立波揶揄“拆散一家变成两家”的人间悲喜剧,或许全拜宏观调控所赐而形成一个产业问题向社会问题的全面过渡。
另一方面,如果假离婚购房成为风尚,一定程度上催生出一条龙的作假公司,包括假评估假公证假身份证假登记注册等等。据说,沪上一些“假证公司”透露,每个月基本上要做20-30张假离婚证件,都是房产中介为了帮助客户规避“二套房”而做的,不少中介还成了“假证公司”的老客户了。
上海细则紧跟中央没有错,但上海无论在GDP、收入、消费水平、住房情况、外来人口度等各个指标上都显示了其不同于部分城市的特殊标识,用一家一套的限额来制约正常的购房需要,也只是一时的饮鸩止渴,那么之后的需求反弹呢?
政策已出,要么做好监管执行彻底封杀购房,要么做好灵活机动调理购房的生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