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中国房改必须走第三条路
2010-04-15 17:09:47中国的房地产走到今天,其积累与沉淀的问题甚多,远非一朝一夕能理清,更不能寄希望有一个一揽子解决的总体方案。各级政府在房价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或者民间怨愤达极点之时,才拿出几个早已过时的“药方”,用来搪塞一下民众。去年“平抑”房价,今年“抑制”房价,反正中文的词语很丰富,明年还有“遏制”可用。时至今日,如果我们的思路还停留在所谓的“稳定房价”上面,那就进入一个很大误区了,我们研究的所有策略都将成为“伪命题”,就是今后若干年房价一分不升,能解决我国房地产的总体矛盾吗?现在有一种主流说法,认为政府只要把廉租屋与经济适用房建造好,逐步解决最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其余房子均可以放开,由市场来决定其价格,并通过高房价征高税收来调节贫富差异。其实,这个思路又把中国房地产引向更大的误区:
中国每年所建的廉租屋数量与相对应的需求者,可谓是杯水车薪,如上海在过去二年内,连经济适用房在内,才建了近600万平方米的房屋,离2000万平方米的目标,相去甚远。主要是土地供给的有限性与资金的短缺性,如果把中低收入者看成一个静态的数量,按现在的建设速度,恐怕要用十几年的时间方能解决,当房价每上升一个台阶,将会有很大数量人群离开市场机制,纳入保障性住房的覆盖范围内,这与现在的住房体制的改良设想是逆向而动的。这次土地资源部的对今年的土地使用政策,即新推出的土地70%要用于廉租屋与经济适用房,30%方能进入商品房市场,这在战略上是个误判,在表面上用地好像是往中低收入者倾斜了,但由于商品用地的供给量更加少了,用不了多久,会产生地王的“地王”,而急剧攀升的高房价,又使众多的人群远离市场而进入非市场,真可谓近五十步而退一百步。由此观之,政府管住一头而放开另一头实际上是行不通的,中国房地产必须要寻找第三条路。
我多次讲过,现在高房价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财政与流动资金过多形成的,与城市化的关系不大。第一条路是由点到面地逐步扩大廉租屋的覆盖面,逐步取消经济适用房这个不伦不类的形态,第二条路是通过税收与信贷,把购买高端房的资金由购买人承担大部分,把银行按揭比例逐步缩小或抽出,迫使其成交量下降,增加购房者的风险,使其它房价不能与之联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因高价房的增值速度缓慢,大部分投资者会把其资金抽出,造成房价暂时下压,在此基础上,公共租赁用房或叫公共产权房可分批试点推出,也就是目前淮安在试点的“共有产权”模式,但这种模式还是“粗线条”阶段,很多细节在执行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的,如退出的时间,合成比例,居住年限,受益分配等,主要的问题是要研究与解决,建设资金过多沉淀的问题,但这是在住房体制没有办法大变动的情况下,唯一可以走通之路,也是在兼顾各个利益面的基础上,最快能实施的方案,否则中国的中产阶级永远无法形成,因为买一套房就等于消灭一个中产阶级,消费者的收入曲线永远不能与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匹配,我们还谈什么产品结构升级呢?我们还能有什么希望振兴其他行业呢?这才是问题的高度,我们能等闲视之吗?所以,中国的房改一定要走第三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