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六评·部委(9+1)共对房价的联想
2010-04-11 16:08:13六评·部委(9+1)共对房价的联想
文/富关昆
公元二零一零年三月二十八日至四月二日,新华社连续发表了六篇聚焦房价的“新华时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痛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弊端——土地财政以及腐败所酿生的高地价、高房价。大有力挽狂澜之势。
读完“六评”,不由得使人联想起“九评”。
1963年至1964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的9篇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史称“九评”。九评是中共对当时的苏共意识形态的论争与批判;六评则是新华社对国内市场经济中房市弊端的痛批。
想来也怪,联想2009年2月全国各媒体对十大振兴规划产业入围的热评而引发的各利益群体的诉求,诸多问题有望得到深入讨论,由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落定,业界对房地产业最终未搭上振兴计划“末班车”而“失望”。对此,任志强眼光“毒辣”,其在博客中撰文《房地产应该庆幸未列入十大振兴规划中》写道:“当已出台的几个产业振兴规划的细则面市之后,我更庆幸房地产业没有进入产业振兴规划之中,成了最大的幸运儿。” 之所以觉得幸运,是因为他认为房地产的民营企业逃过了政府产业升级的强制性安排。房地产市场可以保持相对自由的竞争,“反而有了更多机会”。任志强坚信“我无法预知中国经济的未来,但深知只有靠市场化的改革而非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才能让中国经济产生内生的动力,房地产市场也同样。”
市场经济就是这样怪异。房地产业未进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而偏偏就是这个“落榜”的产业在艰难的2009年再次发威,在GDB确保上8,振兴中国经济上起到了“编制外”的顶梁柱作用。
这正像幼儿园里的阿姨手舞足蹈地带领、规范幼儿们作游戏:“请你照我这样做”,“不听话的顽童们”,“偏偏却要那样做。”一样滑稽、幼稚、可笑。
这却是规律、是真理。
浮想联翩,转而又联想到“九龙治水”。该说法源自国家九部委联合治理房地产市场出台的“国六条”,被好事人戏称为“九龙治水”。
如果把房价无序上涨而招致“民意汹汹”从而导致“天下大旱”话,笔者以为,靠“九龙治水”的力度,恐怕还远远不够;至于增加一个证监会“火线驰援”,(治理房价的部委从原来的9个,演变成十部委)---来“共治”。這好比是孙悟空借芭蕉扇赴火焰山灭火,护驾师傅平安到西天取经。其结果是将泼猴儿红彤彤的屁股上带有仙气本来不多的毫毛燎得精光。
尽管国务院将“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遏止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作为证监会的“工作任务”之一,(目前,载有该内容的相关文件已经下发至包括证监会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十大部委)。又有何用呢?
不到7年时间,考核任务中涉及房地产的部委已经从3个增至10个,足以从一个侧面反应中国楼市、中国房价对中国经济形成的压力所在,而证监会“涉房考核”后,最多是对于房地产企业再融资以及借壳上市的政策口径,面临再度收紧。
“再度收紧”能解决“房价高企”问题吗?政府从极左到极右地“搓挪”市场,市场却不理会顶戴花翎、“拥有一切国家合法暴力后盾的执政方”(邱易平语),依然我行我素。
市场就是这样捉弄人,让人们的初衷远远背离现实。
核心问题是:房价是不是可以平稳下来?老百姓能不能真正“居者有其屋”?
对中国来说,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目前正进入路径选择的新十字路口,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构筑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利益的体制如何规划设计,都需要重新作综合研究、考评,都需要在一系列政策、体制、措施上进行科学变革、科学规划和有序部署。
综合这些因素,探索既能解决当前问题,又兼顾中长期发展的道路,对于我国政府来说可能是一大机遇又是一大挑战 。
豪宅网总经理邱易平先生对我国房价现状有很精彩、独到的评论,借来为上述联想作个结论:
中国的房价问题很诡异。
没有哪个国家,会把所有内外问题集中到房价上。而中国偏偏就是。
在整个房地产业建立的初衷是财政甩包袱从住房全包到全不管的极左到极右的跳荡间,整个体制安排就是个高房价的安排。
对中国高房价的追问,本质是对中央利益、地方利益、各个围绕房地产强势利益集团利益的体制安排的追问。
关键点在于这个体制安排的来龙去脉,在于这个体制安排的利益输送格局。
所以,中国高房价格局将一直继续下去,在现有体制可接受的幅度范围内,不会有调整的可能。因为这将涉及利益的变局,而利益既是刚性的,更由于现在高房价的利益享受方是拥有一切国家合法暴力后盾的执政方。
它将引致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值得讨论的倒是这样的话题。
新华社6评+部委(9+1)平抑房价会有效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