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国资开发商退出须分"三步走"
2010-03-26 09:10:02国资开发商退出须分"三步走"
央企为何热衷地王?央企应不应进房地产市场?央企进房地产市场的背后推手是谁?3月24日下午2:00,新民网市民议事厅中,市民代表、政协委员、房产专家、媒体评论员等与会嘉宾就此展开了一场激辩。
上海易居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央企热衷地王主要是因为其对市场信号敏感度差造成的。央企高价拿地后,往往需要房价在拿地后再涨20%-30%才能盈利。而万一市场调整,央企地产公司可以通过母公司的不断输血来避免资金链断裂,所以其目前对地价上涨信号缺乏敏感性。
市民代表、搜房业主论坛版主熊先生表示,央企和民企不是公平竞争关系,从融资成本上就不在一个平台上竞争,所以,如果央企进入房地产是为老百姓造廉租房的,老百姓欢迎,如果是争拿地王,把房价推得更高的,老百姓不会赞成央企进房地产市场。
市政协委员屠海鸣表示,央企、国企应不应进场不能一概而论,房价涨时,央企国企别和民企争地王,应多造保障房,平抑房价。房价低时,不妨及时进场补漏,稳定市场价格。
上海易居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则表示不能指望央企提供保障房,地方国企承担这一责任的可能性更大些。
而媒体评论员马红漫强调,央企的经营范围一直没有明确界定,往往公众舆论压力大时,主管部门会要求央企退一步,到呼声小时,又变成另一种政策。一方面国企应承担社会公益责任,一方面却要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这本身就是矛盾的。所以,必须从机制上解决国企与民争利问题,
对于“央企进房地产市场的背后推手是谁?是否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与会嘉宾则展开激辩。
媒体评论员马红漫表示,本轮房地产上涨,推高房价的民企虽然获得暴利,但已玩不下去,纷纷退出土地市场竞争,目前是央企托了一把,随着国资委要求78家央企限期退出楼市,游戏已近尾声。真正的受益者是地方政府。一方面没有风险,一方面有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税收的大幅增长。
市政协委员屠海鸣表示,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都认为,土地出让金80%应用于民生工程,但民生工程不应包括旧区改造、道路建设,不能将资金使用泛民生化。
上海易居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则认为旧区改造受惠者是居住在旧区的中低收入家庭,理应列入土地出让金使用范围。只有那些开发商觉得好,而又不是旧区改造地块土地出让金才应用于其它民生工程。
但屠海鸣反驳称地方政府本身就有旧区改造责任,且居住在旧区的也不全是中低收入者,甚至有不少企业商店也在旧区改造范围内,所以应明确民生工程仅限于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医疗、教育、就业保障项目。防止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冲动。
而媒体评论员马红漫则强调,土地出让金背后还有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税收的需求,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对等的产物,1994年中央与地方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级以下政府越来越依赖土地财政补空额,这就需要中央政府能及时出台财税体制改革,让出一块利益来。要让房地产游戏继续,仅靠房地产的调控已经不够,更需要国家财税体制上有大的变化。
除了土地财政的推手作用,嘉宾们还对央企推高房价表示了强烈的担忧。
市民代表、搜房业主论坛版主熊先生表示,现行土地市场调控政策越来越限制中小企业拿地,未来楼市的竞争将不是越来越充分,而是越来越变成几大寡头之间的竞争,如此情况如何能保证房价的走低?
上海易居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表示,78家主业不是房地产的央企应限拿新地。央企还有16家主业是房地产,数量过多,应进一步缩减。地方国企拿地数量超过央企拿地数量,应调整为主要从事保障房建设,其中相当数量诞生于房地产市场化初期,市场主体不足阶段,现在理应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民网记者沈小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