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楼市倒钩自白书
2010-02-01 15:22:57如果评选本周的上海本地新闻热门词语,“倒钩”一词一定排名前三。这次因为工商“创意执法”出老千而引发的对簿公堂,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警匪,七分警三分匪”之间的双面属性。这种文化像极了60年代的香港,华人探长进驻九龙和旺角时的“无间工作法”。
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倒钩”,解释如下:上海方言,俗称“钓鱼”,就是说设圈套,将目标引入圈套内,让人家上当。就这起事件而言,我们为那位一怒切手指的兄弟而不值,也赞同那位不撤诉追究到底的坚定。
但是,就倒钩行为本身而言,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在很多行业屡见不鲜。如日中天的楼市大背景下,买房人难道就没有遭遇过这种“含泪微笑”的无奈么?难道就没有这种被瓮中捉鳖过么?冠以“销售技巧”名义的背后,究竟是技巧还是伎俩?
场景一:队伍长又长,房托一大半。开发商为了营造人气或为了造成恐慌以便提价,往往雇请民工排队,而且一俟开闸之后每次内场放人都有严格限制。这个伎俩是采用了挤压的心理暗示,真买房人一看这架势,第一不敢还价,第二不会仔细研究合同,因为外场的房托会叫嚣“好了没有啊?我们要进去?”。这个方案和必胜客前两年的排队用餐异曲同工,唯一的区别是后者通过内部设置不同容量的桌子来将需要的“客户演员”挡在外面。顺便说一声,房托的市场指导价大概在50元/天,通宵则加收60%。
场景二:销控表有诈,阴阳两准备。有的时候会发现,到了案场销控表一看,一半以上都已经贴上小红旗。其实这个也是给买房人的心理暗示,房子只有这么多,你要快买。在这种饥不择食的情况下,位置稍逊价格稍高已经来不及犹豫了。殊不知,案场经理办公室案头,才会有一份真实的销售表格,但普通人和经理之间,仿佛阴阳两隔,距离不长却无法接近。这点建议向国美永乐学习。
场景三:谈判焦灼时,有人来抢买。当你看中房源,开始和销售人员“排排坐吃果果”地谈判时,会有“及时”的电话打过来,要求立刻付订购买你看中的房源,怎么那么巧?这是销售员培训中的一招,也是所谓的“团队协作”的表现,目的是为了促使你因为“煮熟的鸭子要飞了”而快速成交,专业词汇叫“逼定”,形象至极。
场景四:限时一口价,总是买贵了。参加过名牌服装特卖场的人都有一个感觉,一冲动买了一包永远不会穿的衣服。开发商会搞“不分楼层同一户型一口价先到先得”,让消费者感觉“只要去得早,就可以用5楼的价格买10楼”,但是到了才发现,你不是来得最早的,因为好的楼层都“卖完了?”一般这种情况,内部会把超过均价的房源用内部人员先订掉,所以“贪图用5楼价格买10楼的人,往往最后用5楼价格买了2楼”。为什么?因为置身其中,你对价格和楼层的性价比对位关系已经模糊了。
场景五:广告说限时,时限限不住。经常在广告中看到“最后一周优惠倒计时。”掰掰手指没几天了,快去买啊。买好之后才发现,那个广告原封不动还在登,“最后一周”过不完。其实这个更简单,那些号称一折跳楼价的街面古玩店,不都是这样么?它只是告诉你最后一周,可没说具体哪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啊。
场景六:客户带客户,同享折扣价。那些被销售人员告知“侬只要带个客户来,给你1%优惠”,你的内心要挣扎两天,才经不住利益诱惑去充当了“隐型销售员”,好说歹说找了你的同事朋友亲戚一起买,看似每人都有优惠,但是你在内心偶尔自责的时候,你已经不知道价格是拉高之后返你一个百分点的。这个就叫“损人不利己”,你识造了么?
场景七:警惕好心人,似是雇人来。当你没有买到房子的时候,垂头丧气,这时候或许有个好心人会偷偷拉你到一边,告知有关系可以帮你搞掂,不过要给点疏通费。这个就是标准的倒钩模子了,他是掮客,拉上掌控房源的“幕后老大”,你的几万疏通费或许就进了他们的腰包。以上方式属于小私通,大私通就是案场和中介店打包,会出现案场无房可卖,中介适时“献爱心”。
场景八:人头奖一开,厄运自然来。开发商有林林总总的现场活动,会邀请你作为“贵宾”前去。就算你从小是个老留级,也别被一声“成功人士”的称号所觉得自尊回来了。活动最后抽奖,抽中者可以以优惠买这个房子,抽中你别得意。因为盒子中间可能只有你一张票,或者盒子里面还有个盒子。抽奖嘉宾是自己人,自然懂得用手感触那“特别的一个”。你不是莫里尼奥,你只是他的目标。
场景八:日进一斗金,天天递减送。日进百金的计划,是指从开始宣布收取意向金开始,到开盘截止的一段时限。每提前一天来付款,就可以在开盘总价中递减,给你感觉早去一天就赚到一天的钱,因此哪怕半夜11点也兴致盎然,但是关键疑问手在于“你不知道开盘的价格呀”,所以就算到时真的很慷慨地每天送你一千块,但是总价加的你“心碎了无痕”。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没有办法写结尾,
么有结尾,或是倒钩现象继续横行并猖獗的信号。
社会公信生病了,名字叫做“肌无力”。
崔健说“我的病,就是没感觉”。坦白,就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