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立波对嘎亮,关公战秦琼(中篇)
2010-02-01 10:55:08立波对嘎亮,关公战秦琼(中篇)
第五,从噱头表现来分析——周立波得益于肢体表现力,很好地采用了“语言型动作”来对现象进行剖析,这是一种很聪明的办法,因为他并没有给一些断章取义的结论和导向,只是让观众自己去明白他的暗示,动作的夸张程度也比较恰当;而蔡噶亮是对现象总结后给了结论,这样观众省了脑子但是体会不到一起参与现象过程中亦步亦趋的乐趣,蔡噶亮的这种表现方法尽管事先声明不谈政治,但可能触及社会丑恶的方式更加直接更加危险。
第六,从表演形态来分析——一句话定义“周立波是娓娓道来,蔡噶亮是脸红脖子粗”,从消费价值比较,或许后者“用料更足”让观众觉得有所值当,但是表演是做鲍鱼不是做米饭,不能用是否吃饱的显性标准来衡量,所以这点上或许问题出在双方各自背后团队实力的PK上,表面上看蔡噶亮更加卖力,但是对于喜欢“笃悠悠”的上海观众,对于类似山东人卖拳头的传销激越并不感冒,这种实在的做法并不讨巧,这点应该向周立波讨教。
第七,从笑声采集方式来分析——周立波属于“以笑带笑”的资本投入方式,蔡噶亮属于“以汗讨笑”的成本投入方式,还是一个是讨巧还是实在的问题,这是双方对于受众群体口味的认知问题。周立波用自己的形体语言娓娓道来一些“过去的有趣”,蔡噶亮用夸张语言和卖力演出,博得观众对于真材实料的褒奖,很难说双方谁对谁错,因为目标客户群体不同所以也难分伯仲。但是从发展持续性和渐进性来说,以笑带笑被厌倦的周期会更长几率会更低,蔡噶亮只有迅速调整和转换噱头来克服这种新鲜感的轮转疲劳。
第八,从内容基调来分析——周立波属于“冷眼旁观”,蔡噶亮属于“感同身受”。周立波的巧妙在于明明一件愤怒的事情他可以用完全没有个人情感的方式来阐述,比如“上海市政府有腔调,一砸一百多个亿,解决了三十公里的交通难问题”,台下会意地一笑,这颇有点“安妮宝贝”的情感表达方式,用“他死了”三个字来形容一条生命的消亡;蔡噶亮则不同,他是参与其中的,他用自己的观点来博得观众的认同,当然他的观点也是主流观点,属于我们口中“大多数好人的想法”,这种认同是彼此的而不是出其不意的,所以周立波的笑点更加突然,笑果也就更加好了,蔡噶亮属于“不患寡,患不均”,这种笑声更加有阶级味道更加同仇敌忾,笑过也就笑过,没有值得传播的必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