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上海领先全国初步形成保障住房框架
2010-01-22 12:32:59约在1999年前后,上海市上至领导,中至主管部门,下至专家学者,在当时达成了共识:上海没有必要建经济适用房,上海不再建设经济适用房。
一、政府征求市民意见
一晃十年过去了,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前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征求市民意见,对于上海重启经济适用房建设设想的网上反馈看,当时有1800万次的点击率,大致相当每个上海市民点击了一次。在向社会征求的书面意见中,收回的有效表格3500份中,只有20来票反对建设经济适用房。上海终于在2009年实质性的启动了经适房的工作。
二、先做试点
上海已在2009年下半年在徐汇、闵行两区展开经适房试点工作,2010年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在数万人现场咨询的基础上,有4085户领取了申请表格材料,其中徐汇区3362户、闵行区723户。到截止日,两区最终有2586户递交了申请材料,其中徐汇区2000户、闵行区586户。这些递交了申请材料的家庭户已经完成了户籍与住房审核,还需进入经济收入、财产审核程序。
政府对拿表没有填写递交的家庭户将被视作放弃申购,政府也在收到的申请材料中已发现个别家庭因漏报财产而终止审核,审核中最大的问题是申报住房面积少于实有。
三、经适房配售标准严格
目前,上海市经适房的购置标准主要是:
1、拥有上海户籍7年;
2、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下;
3、人均月收入2300元(劳动者月薪约3500元以下);
4、家庭人均财产7万元以下。
四、经适房建设和处置标准
1、上海将经适房放到配套完善的大型居住社区中集中建设,今后还将考虑开发项目中配建,要有效处置好批租用地和划拨用地交叉的关系;
2、上海经适房一般都是70平方米建筑面积;
3、经适房购买价格大致在35-38万元,大致相当于其周边市场一般商品住宅价格的60%-65%;
4、经适房今后被出租和5年以后上市销售,政府相关部门要获得租金收益或售价的30%-40%;
5、经适房购买合同文本是三方合同文本,文本经过全市公布示范最终以法律公证的形式确定下来;
6、针对部分符合购置经适房条件的市民,仍然买不起经适房的情况,上海将从经适房中拿出一部分转型为经济租赁房,让符合经适房条件的市民申请租住。
五、审核流程较长,标准全国最严
从申请到终止受理,再到资格审查,整个流程要92个工作日,约4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花最大的精力进行申购资格审核,为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平提供良好的契机。
上海经适房配售全国最严格,深入到申请户的户籍、住房面积、收入和财产四个方面。要经过自己申报、政府审核、社会公示、摇号排序和自行选房五大环节。上海将经适房的摇号软件,先请专业部门设计,再请权威部门鉴定,随后请公证部门复核,最后予以封存,能够避免武汉出现的六连号事件。全国的其他城市都难以做到上海的严谨、细致、全面和严格。冒出丑闻的概率很低。这种严格的资格审查,恰恰是保障分配公平的基本前提。能不能把那些打算浑水摸鱼的人隔绝在申购人群之外,关乎经适房的分配公平,也关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六、上海政策保障住房的初步形成框架
1、廉租房:针对低收入群体。目前全市已有6.3万户廉租户,分别采取实物配租和货币配租两种形式。
2、经适房:针对中低收入群体。截至2009年底,上海已完成600万平方米累计开工任务。从2010-2012年三年内,再开工建设经适房1400万平方米。共合计2000万平方米,约30万套。随着开工量和供应量的加大,上海将逐步放宽经适房的准入门槛。
3、公共租赁房:针对引进人才和来沪务工人员阶段性的住房困难。政策上容许各个单位在自用土地上只租不售的建设,只有大证没有小证;政策容许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开发市场化的租赁房。上海公共租赁房首个项目已由上海市铁路局开工建设。 4、重大工程动拆迁配套房:这种住房上海已行之有效地开建多年,每年规模都高达数百万平方米。
阅读(1225) | 评论(1) | 收藏(0) | 推荐(0) |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