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富二代不是豪宅的菜
2012-08-01 16:13:28刚才在微博上感慨:以前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现在看来房子要一套一套地卖。过往那些一个电话200通电话,以及推出一批就日光的好日子或许如歌曲所唱的那样“我们都回不去了,对不对!”
承接上一篇关于【营销是一场身不由己的自我透支】。今天在房产营销特别是豪宅营销中,都是用“攒”来形容没一套成交的不易和艰辛。那些被冠以圈层营销的说法无外乎去找所有“买得起的人”,在这个宗旨下我们看到——浙商闵商苏商等各种商会、从奥迪到保时捷等各种名车、各种银行高端客户、各种政府官员、各种钢材企业乃至各种包工头,这种圈层界定的方式最新流行的是富二代群体。
豪宅把眼光投向富二代群体,估计八成是拜媒体所赐。不断爆出与富二代有关的新闻无外乎骄淫奢逸、刁蛮任性、无良自私等负面新闻,在此我们无意挑战主流价值观里面“有钱人没一个好东西”这种惯性思维,仅从技术层面而言,如今诸多豪宅都把目光投向富二代群体,我觉得有点词不达意了。
首先,要研究下富二代的自主权限。在一次失败的富二代豪宅推荐会之后,我们马后炮复盘时聊到——富二代可以开着名车在路上嚣张拉引擎,也可以带着不同女子招摇过市,更可以对日常消费甚嚣尘上,但今天的豪宅动辄八位数,这个自主级别对于富二代来说,有点越权有点“啃不动”了。
当然,这话不能一概而论。富二代的自主权限一定程度上还要和富一代的财富能级进行分子分母的对位量化,一个身价1个亿的爸爸断不可能让儿子对着3000万的房子“吓人不眨眼”,所以“富二代很多,但跨度相差好远”。
其次,对于富一代而言,小到名牌成衣大到汽车旅游,在他们眼中基本都属于可以抓大放小的“快速消费品”,所以可以侍宠着子女在这个消费界面进行挥霍无度进行非性价比替换,但中国人传统意识中对于房子的那种“一生一世”属性,决定了富二代买房除了经济上未必独立之外,在家庭重视程度上的不同也是父母要“把关做主”的一个重要因素——“房子是大事(至少比车子要大)→房子是要用一辈子的→房子的事情小孩子是看不明白的”。
以上的三级推导,决定了“富二代买房由富一代做主”这个结论现象的内在肌理。
第三,富二代本身对于房子的兴趣有限。相比较看房子,富二代对看手表、看跑车、看夜店的兴趣一定更大,一方面这是年轻人的喜好,另一方面这也是年轻人自信自己在以上三个选项上是可以超越父母的时尚元素,所以对富二代本身而言,豪宅把眼睛盯着他们并不厌其烦地安排他们“看沙盘看样板房看装修配置”,其实作为消费者的他们对这些流程都属于“给你面子装装样子”,勉为其难。
最后,豪宅是一项综合属性消费。豪宅需要评估的很多不是显性层面的美观、品质、线条,而是背后看不见的人文、底蕴、价值、内敛、调性,这些隐匿在产品里乃至产品背后的元素,对于富二代不到30岁年纪的阅历而言,的确有点不匹配,所以富二代不喜欢看豪宅背后深层次原因或许是他们不肯承认的“看不懂,也不想看懂”。
若干年前有个台湾的笑话段子——
暴发户和神父去打高尔夫,前者一杆偏出不禁咒骂“他妈的,我怎么打偏了!”,第二杆又偏,国骂复现,神父惊诧不语。
第三杆又偏,国骂继续,神父惊诧不语。
这时候天雷滚滚,一记闪电把神父给劈倒在地,神父莫名“我非冒犯上帝啊?”
天上传来上帝的叹息“他妈的,我怎么也打偏了!”
富二代之于豪宅,营销不对口,或许最好的道理就是上帝那句“我怎么也打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