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营销是一场身不由己的自我透支
2012-07-30 09:12:12有些公益广告篇,20多年以来尽管设备、技术、人员乃至成本都已经翻天覆地一日千里,但创意就像一个懒汉一动不动。那些“有人浪费水源,有人乱扔垃圾,有人乱砍乱伐,乃至有人贪吃鱼翅”的场景历历在目,画外音无外乎就是“今天你的浪费,是明天孩子的奢望”,这意思有点像金融学里的透支行为。
前段时间,在某个滨江楼盘的品鉴现场,当某些砖家对着数据口吐莲花滔滔不绝的时候,有位业内同行悠悠地说了一句“其实,高档楼盘的营销越成功,对于市场后续的透支越大”,我瞬间听懂了,并思维如静脉一般曲张开来。
其实,在今天限购背景下,每个人乃至每户人只能购买一套的决定下,消费者对于房子的慎重可想而知,但同时我们作为在房地产这条产业链上吃饭的人而言,我们今天又在身不由己地做一些透支市场的动作:
对客户资料连带隐私都研究到透像FBI,有木有?
对客户信息运用现代电子工具狂轰滥炸,有木有?
对露过面的来电来访客户反复骚扰反复说教,有木有?
对目标客户挖地三尺如詹姆斯邦德般地GPS,有木有?
对竞品楼盘客户不择手段地巧取豪夺造谣中伤,有木有?
对明显没兴趣客户死缠烂打霸王硬上弓,有木有?
……
以上场景,每一个营销人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在主动和被动时候不自觉地深陷其中?
回到营销是不是透支市场的问题。
上文所言那位可以说是行业内少有的智者。
他的背景是某港资中介公司的某部总经理。
他的背景决定了他对于今天房地产行业全员营销的担忧事出有因:因为在人人限购、户户限购的情况下,为了营销全然不顾“我们的客人只有一张房票,我们要慎重地为他推荐,让其真正实现对于一生一宅的终身满意度”。
但在今天“指标、指标,还是指标”的营销考核体系里,我们作为这条产业链上的各种蚂蚱——因指标压身而导致荷尔蒙紊乱的项目负责人、因指标和佣金威逼利诱而巧舌如簧的销售,因指标连坐深陷“还要挖掘价值”从夸大其词到信口雌黄的企划,因指标末位淘汰制度导致为拉贷款而胁从越狱的银行、这个产业链上的上游中游下游各施所能,唯一不变的——都是“指标”惹的祸!
站在买家立场上,尽管调控让如夏日韭菜般疯涨的房价暂时带上了“封顶帽”,尽管调控让各大开发商开始屈从于曾经不屑的优惠和折扣,尽管调控让看房过程充满了笑脸和期待,但这些温情背后的奸诈,谁人知?
为某个意向客户定制的接待SP,其实就是一桌麻将上的另三位心知肚明!
为某个打折客户定制的“电梯价格方案”,先上涨再折扣,也是文中捉鳖!
为某个犹豫客户定制的“竞争买家”从天而降,抢着抢着就“忍痛让给你”!
为某个纠结客户定制的“下三滥房源衬托法”,让你做出原本就该做出的选择!
今天的营销,已经不是一个人服务一群人,而是一群人围绕一个人,那么在“房子要一套一套卖”的口号掩护下,我们看到的不是“产品体系、服务体系、接待体系、优惠体系”的全面升级提速,而是“一群虎视眈眈们对着一个拿着现金弱者的围捕”!
周立波嘴里那个股市,还记得么?
——老板进去,瘪三出来;人才进去,棺材出来;博士进去,白痴出来;杨百万进去,杨白老出来;进去的时候想发财,出来的时候想发疯;握着双枪进去,举着双手出来(全部缴枪不杀了);想学巴菲特进去,被扒层皮出来;小康家庭进去,五保特困出来;拍着胸脯进去,抽着耳光出来;男人进去,太监出来;周立波冲进去,周扒皮逃出来;大小非解禁进去,大小便失禁出来。
等到目标客户被营销“剥离净身”之后,他发现还有更好的房子或者说更合适的房子,但购买资格和经济能力已经不具备,他们对于房地产从业者的公信荡然无存可想而知,而我们每一个见证或正在胁从这种行为的人,只能自叹并第三人称着今天博文的标题【营销是一场身不由己的自我透支】。
透支,按照【无间道】里的句式,是这么改编的——出头透,总是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