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经适房的阳光,应从白领开始照起!
2012-01-11 11:35:06
据说,上海首批经适房三月可以拿钥匙了。
就此,再关心下经适房的问题。
经适房从推出的初衷而言,就是冲着“解决居住困难人群”的方向去的,尽管在所有居住困难人群中没有设定从低到高的顺序要求,但至少从目前的准入门槛的条款而言,的确是“第一缕阳光洒向最低收入群体”。
但,其实,经适房最应该对白领这个群体开放。
我从小受到的关于甘苦的价值取向属于先苦后甜,所以吃饭总是先来几口大白饭,而往往到了米饭稀松见到碗底却还有一大块带鱼;又比如第一天给我一个橙子没有吃,第二天又给我一个,第三天又给我一个,那么我肯定是从第一天的那个开始吃,依次类推。
我们固然可以在道德层面上纲上线,但假设第三天又有一个橙子,那么这种“把先剩的先吃掉”理论就值得商榷了,因为这样你在连续几天“先吃先剩”的都不是新鲜橙子,或者说叠加到最后哪怕你吃了100个橙子,但没有一个是具备新鲜标准的。
换一种思路,第一天的一个我没吃完,第二天又来一个我直接挑新鲜的吃,第三第四第五天以此类推,掌握了“先吃新鲜”的原则,或许十天之后我对于橙子的享用成果是“吃了九个新鲜了,扔掉一个烂的”。
从营养摄入最大化的方式来评估,后一种方式更合理,而前一种方式更中庸。
今天,我们的经适房配置标准,就属于前一种方式,从“最买不起房的人群”开始“配置购买”,刨除当中伪穷人作假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经适房就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的荒诞剧——买的人倾其所有,买到了房子装修款又要苦熬几年;经适房开发商没流通利润可以获得,如果要从中牟利还得动点歪脑筋,再往远了说,以后经适房社区配套商业的招商、经营、管理都存在“商家不进来,因为没消费能力”的问题。
所以,我反而建议经适房率先对白领这个群体开放,理由如下:
首先,白领都是中青年,“买房=结婚”。在目前市场情况下,只有婚房和动迁这两种需求属于刚性中的刚性,这部分人群对于房子的渴望一点比“最买不起房子的人”来得更为迫切,而如今的“举家买套经适房”表面看起来让最困难人群终于喘口气,但日后走上漫漫房奴路的艰辛程度却被屏蔽掉了。
其次,25-35岁的白领中很大一部分是超前消费并且勇于消费,从每到圣诞元旦春节的节假日疯狂买通宵等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群因为高学历高收入所以高消费,尽管能力有高低,至少他们消费的欲念是强烈的,这对于经适房商业配套未来的招商和长效运行是有保障的,商家也有信心。
第三,从区域成长而言,白领快速进入一个大型居住区域,不仅带来各种消费,还全面提升一个区域的整体素质,这种供需两旺的渠道建立,也符合政府在相关新兴城区需要快速落成快速气氛快速繁华的理想状态。
第四,特别是今天的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优秀外来人才“买房=结婚”这个等式之后,就是“结婚=安定”,大量企业有吸纳优秀人才的需要,但住房商品化又将人才推到了留不留的抉择路口。要么企业适当为高房价埋单而提升成本,要么人才对上海的停留指数降低。
第五,关键问题在于如果白领这个庞大群体全面进入经适房受众圈。对于配合政府想要完成的“控制房价,稳中有降”是大有裨益的:白领都去买经适房了,原先那些新城的“刚需房”还不得放下尊贵矫情的头颅和身段么?
现在的问题是两个——
第一,白领如果作为经适房的一个主流群体,标准比较难以界定,是按照收入证明还是全家收入,外来人口的全家收入也难以准确统计!
第二,白领买房和限制炒房要结合起来,就像公司领用笔记本电脑一样,一户一套,这背后需要落实的监管,既不要错杀,也不要养了娄阿鼠!
周立波对于白领的定义是“白领白领,工资白领”。N多年前,对于白领的界定是工资5000元以上,按照如今经适房单价在5000-8000,套型在50-90平方米的范畴来计算,总价也就在25-72万之间,即使上线对于小有首付能力的白领而言,应该还是能够承受的。
相反,那些50万的经适房,对于家中“一个退休一个低保一个1000多块”的组合而言,经适房是收费的阳光,至少这个阳光的享受对他们而言有点奢侈,代价太大。
这部分人群,还是让廉租房这条右腿快步跟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