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旅行的异议
2011-12-27 23:17:20首先声明,标题没有手误没有错别字,套用中国官场的经典说辞:“我看到了,我就是不说。”
对于旅行我一直不感冒,其中的原因很难一语成谶,但因为从事房地产而出差频繁的关系,我一直很难将旅行和出差区别开来,这种真实是在每一个异地每一个陌生房间醒来之后的第一设问:“这是哪里?这是出差?”
由此而来。
异议之一:今天的旅行目的何在?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是用自己无可奈何的行为在贯彻“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行方式,尽管我们也一直向往那种“没有计划没有归期”的旅行状态,但彼此知道“说说的事”,你懂的。
对于旅行而言,今昔对于景点的心态已经有所转变。以前我们经常有点“吃火锅没川崎怎么行”的心态,将一个城市按照几个景点来替换或者标注其“值得指数”,所以“到上海,南京路东方明珠城隍庙陆家嘴四大金刚一应俱全”,所以才会出现综上所述的疲累和赶场。
到了集美,三轮车夫的搭讪就反映了这种主客双方的陈旧趋同:“集美主要是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墓、陈嘉庚故居,三轮车送达8元”。这里并没有想对陈嘉庚先生不敬的意思,但旅行是“体验生活还是瞻仰名人”呢?或许后一种更适合爱国主义教育或者强制型的春游吧!
我只是用脚步丈量了集美,我只是想知道这里人生活的节奏、这里的物价水平、这里的房价,乃至听听这里的方言,而已。
异议之二:论大牌们的集体倒塌。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那些在传说中美不胜收魂牵梦萦的景点、美食、纪念品,在现实中往往给你更大的失落感。
究其原因,或是“名气不能承受口水之重”,又或者大牌在商业开发过度背景下的工业化模式导致了很多的名不副实、很多的货不对板,但其实正所谓“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价值观的侧重不同决定了我们对于不同事物的评价都或多或少沾染主观情结的因素,所以我们发现南翔小笼不过二二、桂林象鼻山YY大过具象、乃至重庆的德庄火锅并不比上海的某某品牌来得好吃。
计划经济年代,我们对于油条的稀罕决定了对于油条的崇拜,如今全面进入商品自由竞争时代,一方面竞争分出了高下另一方面竞争中总是各领风骚数百年,而已。
油条还是油条,只是我们的味觉已不是当年的味觉。
对旅行中的景点、美食、传说、纪念,最好还是抱着“人家说不错”的心态,因为“谁埋单谁权衡”,容许多种看法存在吧!
异议之三:营销讲究与时俱进。
对于旅行的营销,很长时间我们停留在道听途说的层面,只是不晓得道听途说的终极出处,当我们追根溯源时候会很残忍地发现那个终极出处或许根本就经不起推敲,这种怅然若失很多人有过。
就像今天的杭州已经用新八景来替代曾经的断桥残雪们,这是因为口味和审美乃至价值观在变化,那么既然它们在变化,对于它们的传播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
网络时代的一大优势是很多名不副实很多“克莱登大学”被仓皇揭掉了“人家都说好”的外衣,那么今天我们在旅行途中,在网络小店遇到老年游客就不要觉得突兀,因为老年游客也会上网,所以网络上的无冕之王们也会被她们所捕捉所留意所记取。
80年代,证明一个品牌的好坏无外乎加上“省优部优全国知名”,后来“荣誉商业化”之后我们发现,那些“最”都是广告费在作祟,所以“金杯银杯,不如网络口碑”成为了通行。
如今老牌景点的全面没落,很大程度是网络营销“撕掉名不副实的外衣”,更推荐了“另一件性价比更高的华服”,而已。
在比较中思考,不晓得是不是企划人的职业病!
旅行中的点滴思考,于夜深人静处的手指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