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限购最阴险之处在于分批
2011-09-22 10:21:22临近十一了,业界的声音开始关注到房展会上。有人期望,有人悲观,但更多的人抱着期望的悲观,因为不晓得“如果有降价,成交量能不能有效拉动?”这个哥德巴赫猜想式的问题,回复到最初和最终,还是对于限购这个房地产梦魇的走向分歧!
回到限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背后的阴谋和阳谋!
限购分批的实质:就是推着各的房价涨起来!
按照我们国家一贯以来尽管诟病但还是照常执行的做法,一个政策往往无法规避一刀切之踵——凡事“大城市和小城市一刀切、城市和农村一刀切、壮劳力和老年人一刀切”等等。
但在限购这个问题上,需要一刀切却来了个分批。我起初以为不过是因为一刀切屡次被诟病所以搞搞新意思。不想,在限购进行了大半年之后,我们看到一线城市的房价不仅没有下跌,反而二三线城市如星火燎原般全面价格提升。
这其中,限购的分批执行就是罪魁祸首!
但现在你无法界定是失误还是故意!
回顾限购的历程,我们看到一线城市被限购后,当地的成交开始出现了对峙,一定时期内导致了游资的退出,但游资总要有个去向,于是大量涌入二线城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二线城市“逆一线潮流而上涨”;接着二线又限购了,游资又逐级而下去了三线,以后是四线五线,上周吃饭居然听到某温州炒房团准备去七线城市抄底!
甚为惊恐。
限购如果一刀切,我们可以看到游资在国内彻底看不到希望,那么或导致他们走出国门,但那时候会造成国内的房地产销售一潭死水而国外政府如临大敌!
限购短时期需要的格局其实的确是一潭死水,唯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调整市场最需要的时间,而如今我们的时间是“哪里着火救哪里!”,这势必造成了调控主使方的被动。
当然,最关键的是这种被动是不是一开始就谋划好了的???
限购分批的反常:比一比那三部曲!
我们假设在过往的某些政策需要推出时候,往往遵循着“先试点、再共存、最后执行新规定”的三部曲,这其中固然也有分批的影子,但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
首先,这种往往应用于票据、货币等具象事件的政策,都有其特定属性,这种属性决定了“即使成为炒作机会,但空间有限”!好比新版人民币发行,中央银行有没有遭遇旧版货币炒作所导致的银根、信贷、流通环节的全面受制?
其次,用三部曲来套限购的结果如何呢?关键在于“试点”两个字——以前的试点一般找少数几个城市在可控范围内进行新政策试水,当中有很长一个共存期并给予一定的界限,并最终实现翻牌统一格局。
但我们的房地产限购,好像一开始已经暗示了格局——从一线,到二线,到三线,逐级而下。再傻的炒家也会发现只要踏准步伐,在“天黑之前收工”就不怕被联防队捉到!
也会有反对声音认为:房地产,和发行粮票不是一个概念。的确,因为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看到了这种明显的“走过场”痕迹,这个所谓的走过场不是限购执行不利,而是限购在出台之前已经可以被预计到后面的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限购的试点标的选择过于清晰,让这种试点成为一种对于公开纵容的搪塞!
某人又要流泪了,又要生病了,又要出来“唉”。
轻舟已过万重山!
限购分批的目的:还是鼓励买房吧?!
现在很多购房者在被限购之后的感受很浑浊: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可以买到房子,另一方面也幻想房价下跌以降低他们的消费压力。
但是,开发商的终极甲方是政府,而开发商又是消费者的终极甲方,在这场彼此利益集团的博弈中,政府肯定不吃亏不出血、开发商也希望如此、消费者是最无力的,因为结婚、动迁等刚性的不能再刚性的大限要求他们在这样三级而下的博弈中,最先屈服!
昨天晚上有一种说法比较值得探讨:“政府从来没有说过让房价跌,只是说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那么房价涨不动了是不是就是开发商给政府一个面子一个台阶了呢?答案是肯定的。”
关键是“涨不动之后”,消费者的反应——说到底,房价不涨了(但跌是不可能的,这点半年以来的整体市场行为已经验证了),偶尔跌一点也是施舍型的,这时候其实政府让这种对峙或平衡格局的存在,是“使了个眼色”让消费者快点买房!而这又将导致房价上涨!
我们经常在革命电影里看到,连长对其他战士说:“张三掩护,李四快撤”,我们换种思维来理解,这其中是对于张三价值的肯定和对于李四利益的保护,但其实证明了张三是可以被牺牲的,而李四是需要被存活下来的。
所以说,领导看问题的思路,我们小老百姓是根本不能理解的。
最关键在于,在张三掩护着李四逃跑的过程中,连长自己也撤了,而且是最早撤退最早安全。
买房人,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