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朱大鸣:限购令推广不看广告看疗效
2011-08-25 11:08:29日前,有媒体报道说,虽然8月20日的“大限”已过,但是,新限购令“靴子”何时落地仍难预料。绝大多数二三线城市都不愿意甚至很抵触执行“限购令”。
这在一些人看来莫名其妙,但实事求是地说,地方抵制限购政策,更符合逻辑,政策决策者应当提前想到应对的办法。
很多人认为土地财政是导致地方政府暗中抵制的限购令的原因,确实如此,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大体是1.4万亿元,2010年全国土地财政收入2.9万亿元,这些数据可能还都是表面的,真实的数据显然都很难摸清楚。人们将原因归咎于体制问题,体制永远不是笨蛋或做坏事的借口,也不是一只令人讨厌的狗,谁都可以踢上一脚。地方依靠土地财政生存发展,因此改变考核机制是必然的事情。以GDP增速论英雄的年代已经过去,不过,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城市对之似乎更为高兴,因为标准的改变使得他们永远都能是第一。如果还以老标准衡量,他们很可能就被西部省区超越。所以,改变规则是必然的事情了,正如中国GDP还没有排第二的时候,西方诸国都在宣扬这种排名,一旦中国一个一个超过了他们,要么不提这事,要么翻脸宣扬以GDP论资排辈的害处,俨然忘掉他们当前领先我们的那种得意。因此,改变排名规则,会让一些城市天然地当第一,这种嫌疑是摆脱不掉的。
我们以前说过,政策不可能将所有的地方都限购,那就退回到行政干预的时代。货币超发引发出来的洪流,不在这里爆发,就在那里爆出,压是压不住的。再坚固的岩石,也经不住如此猛烈的热气腾腾的岩浆冲击。
在这些合力的作用下,三四线城市从去年开始,就开始飙涨了。
当前的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是资本推动和成本推动。所谓资本推动型,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和地价,主要是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资本挤出效应和超额货币供给的结果,所谓成本推动型,主要是指房价上涨来自于资本成本的增加和土地税费成本的增加。
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前期集中精力发展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导致这些城市的成本不断上升,各种弊端显现。长期资金饥渴的三四线城市,迎来资金充沛的时代,因而迅速崛起,这也是客观情况。中国必须要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实质上是要发展小城市,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或者,资金转移到三四线城市,也是一种需要。但是,正是这种客观的需要与地方需要相结合,一股火热潮流势不可挡,初尝卖地甜头的一些地方政府,岂能就此罢休。
一旦让这些地方吃到甜头并且上了瘾,想让他们戒掉土地财政的瘾是很难的。况且,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今年财政收入减少已经成为定局,但是,任务却是结结实实的提升上来,他们还要面临着众多的保障房建设的任务。昔日欠债发展的模式,也遭遇到银根收紧的瓶颈,因此,今年地方政府注定要成为备受煎熬的一年。不仅如此,土地出让金还要有一定的比例,分给教育方面,粥少僧多的局面,正在形成。而且,地方债务数额巨大,很多也要依靠土地收入来还债。所以,地方暗地里抵制限购的推广,或者表面支持限购令,但却有对策来化解掉限购令的效力。
更重要的是,不要奢望限购令能够打垮高房价和高地价,这是不可能的。即使楼价和地价下降了,还是基于货币供应的控制和房屋供应量的增加。原因在于,热衷于玩存量概念,不去认真搞增量的政策,并没有解决发展的问题。
限价限购限贷,楼市调控“限字令”全面升级。各种会议再多,都不如老老实实地做点实事,这文件那文件,还不如老老实实帮百姓解决点实际困难。热衷于假大空的承诺,让人失望更大。关于限购令这些事,雷声再大,吹得再响,最终检验标准还是房价和地价降下来,不说太多,能够降低到暴涨前的水平,都已经谢天谢地了。
“限购令”效果怎么样?用一句俗话来总结:不看广告看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