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叶檀:城市综合体将让千城一面
2011-08-12 13:29:50住宅地产退烧,商业地产升温,尤其是城市综合体,成为房地产调控下众人追抢的香饽饽: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北京、上海的商铺交易量超过住宅交易量。
城市综合体升温是中国行政推进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城市综合体是新造城运动的首选,其规模大、商住皆有,可以满足开发商的资金周转,也能满足地方政府提升消费、提升品牌形象、建造新城拉升GDP的目标,可谓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我国城市综合体一哄而上,超前发展。按照城市化发展规律统计显示,当城市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年时,具备发展城市综合体的初步条件;当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年,将进入城市综合体快速发展阶段。但我国的城市综合体却在一二三四线城市遍地开花,甚至一个城市上百座。以成都为例,2007年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财富中心浮出水面,但四年之后,却有近百座大小综合体拔地而起,总体量达到千万平方米。另据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预计,珠海、中山、海口、银川、西宁五个三线城市商业建筑面积今年增幅将高达83.9%——商业地产已经取代住宅地产,成为最热的投资品种。
商业地产与当地的商业生态密切相关,没有足够的客流与商业链条支撑,城市综合体热潮怎么起来的就会怎么消失。
目前许多上马的城市综合体缺乏足够的客流支撑。还是根据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发布的报告,到2011年底,东莞将拥有购物中心69家,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一些二线城市对拥有购物中心热度不减。到2011年底,沈阳将拥有购物中心71个,建筑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石家庄将拥有购物中心22家,建筑面积接近230万平方米。贵阳将拥有购物中心43家,建筑面积接近200万平方米。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规定,每个可容纳5万人的居住区,应配备的综合食品店、综合百货店、餐饮店、书店、药店等商业服务设施面积为7000平方米。这意味着,东莞将拥有的购物中心可满足2500万人的购物需要,石家庄将拥有的购物中心可以满足1600多万人的购物需要,贵阳将拥有的购物中心可以满足1400多万人的购物需要,而沈阳将拥有的购物中心更可以满足四五千万人的购物需要。无论城市化进程怎么迅速,如此众多的购物中心数量都显得过于离谱。
我国的商业生态与市场、与政府导向密切相关,一些传统的商业闹市区具有历史、品牌、地段优势,如南京路之于上海,王府井之于北京。而另一些取得成功的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取得成功,取决于政府的决心,比如政府将行政中心搬到城市综合体所在的新区,通过行政优势聚集人流、物流,在大城市的副中心区域建造的城市综合体也比较容易成功。而另一些无商业优势、无规划的城市综合体“门前冷落车马稀”,由于开发商资金无法支撑7年以上的哺育期,只能苦苦支撑。
金地商业地产公司常务副总裁潘韬在今年2月曾经表示,目前城市综合体存在隐忧。优质商家非常少。举一个超市的例子:真正能够成为合作伙伴的超市,以我的标准不超过8家。几百个购物中心抢这8家超市,这就是我说的商业资源明显匮乏,僧多粥少,招不来商,即使招来商同质化现象也非常严重。这是一个挑战。
城市综合体既是对城市未来的规划、人口与自然资源的重新配置,也是对城市商业与审美的重新打造。目前的城市综合体继续发展下去,千城一面势不可挡,所有的城市有着同样的品牌,同样的趣味,同样的星巴克,同样的新天地,同样的设计师事务所——当所有的城市消灭自身历史向同一种模式看齐时,再美好的审美趣味也将变得恶俗。毫不夸张地说,此轮城市综合体的高潮,考验的是地方官员与开发商,这些新城主导者将直接决定未来中国城市的风貌。
城市综合体在受到打压的住宅地产与受追捧的商业地产之间,走出了一条中间道路。与住宅地产不同的是,商业地产的泡沫不会那么大,受到市场的压力会立竿见影。如果中国的内需不能跟上,我们将很快发现,同样的城市综合体将空空荡荡。相反,如果中国的内需跟得上城市综合体的扩张,如果城市综合体成为城市历史的彰扬,那么,城市综合体会是中国城市化的有力推进——当然,这种最乐观的结果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