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上海,你还算不上International
2011-06-14 09:57:00上周五下班前的一场暴雨,我们在第一时间看到一片狼藉——
三号线顶棚漏水,原本拥挤的车厢迅疾闪开一条禁区,看小雨淅沥沥两边座位上的俊男倩女们面面相觑沉默发言;
闸北区又积水了,从80年代起每到暑假期间必有的棚户区居民自筑家门口的“防汛大堤”同时用脸盆从房间向外勺水,呼应那首伤心情歌“我总是一杯接着一杯”!
因为路面积水,市中心公共交通迅速拥挤,原本半小时的路程像房价一样开始翻倍,最让上海人自豪的外滩也不幸被扫进一个尴尬的镜头;
因为瞬间强降水造成的高压线短路、交通事故、树枝折断以及后续的诸多纷纷扰扰,暂且不提了。
去年在奥地利的时候,团里一对摩登新婚夫妇在维也纳怀念东方明珠的时候,那个华侨导游不屑地回敬道:“侬勿要看维也纳人少、房子旧,但他们占有全世界高科技很大的份额。上海地铁就是从奥地利进口的!”
很难去评价在以上对话中孰是孰非,那些愤青的沙文主义者更是要对此不屑一顾甚至说出更加不堪入目的言语。
但回首或者说对照下——上海,你那个心安理得了多年的“国际大都市”抬头,真的实至名归么?
这两天我们通过报纸“猥琐安排”的豆腐块,看到了对于去年“11.15胶州路火灾”事件的处理,不可谓不重(当然这是在对比过往很多不了了之)之后的感受,但正如那天地铁上有人悠悠一问:“如果胶州路大火再烧一次,谁能有信心说这次一定损失会比上次小?谁能拍胸脯说这次能救!”
我用了一个问号和一个感叹号来转述这位老兄的话,前者是问责后者是感慨。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乌鸦嘴,因为对于高层的消防问题,其实不仅仅是与房屋的开发商有关,也和城市灾害救助的发达程度有关,但很遗憾胶州路大火之后,我们除了看到将脏水“拐了个弯”往“千夫所指”的房地产开发商身上浇了之后,隶属事业单位或国企、用纳税人金钱养着训练和军饷的有关部门,没有一点被问责和重视的意思!
举个简单的例子,衡量两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或许有两种标准。一种是看在健康状态下测试出来的跑、跳、负载能力,另一种是看在面对疾病侵袭时,抵抗能力乃至恢复速率!我更愿意用后者来界定两个人的机能比较。
很多在国外定居偶尔回回国过年的人,都会有类似的表达:“国内现在硬件已经不差了,上海的东方明珠高得来!但是就软件而言,国家机器对于国民的保障还是差得比较多!”
这是多数人相对比较客观的比较表达。在此,去掉一个最高分“言毕称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去掉一个最低分“(上次我在全经联争锋论坛上听到某媒体80后呵斥)在国内不好么?和自己的国家一起不好么?!”
如果用我那个通过恢复速率来检验城市发达程度的方法来界定今天的上海,那个我们坐享其成并心安理得了很多年的“国际大都市”,其实该打下一个问号了!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