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收藏博客 | 豪宅博客
    个人资料
  • 姓名:张健豪宅专家
  • 博客等级:21
  • 博客积分:2259188
  • 博客访问:2312381
    博客标签

我的好友
  • 博文

与默多克“掰手腕”者:顺默者昌 逆默者亡

2011-05-03 17:47:00

南方都市报》于2011510日发表“在政界崛起的MBA”,全文如下:

传媒大亨默多克收购《华尔街日报》已两年有余。426日《华尔街日报》推出都市刊《大纽约》叫板《纽约时报》。

据美联社报道,默多克打算在今后两个财年内为《大纽约》拨款3000万美元。

在即将出版的新书《华尔街日报之战》中,作者SarahEllison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在整个交易中的所见所闻,并向外界揭示了资本如何迅速而且无情地改变一家具有百年传统的新闻媒体,并且摧毁传统新闻理念的全过程。书中更披露,早在购买《华尔街日报》伊始,默多克已经将《纽约时报》视为了假想敌

当新闻理念遭遇资本意志

阳光洒在《华尔街日报》9楼会议室蓝黑色的地毯上,纽约总部所有部门负责人都在现场,海外机构负责人也通过电话接入现场。新上任的华尔街日报总编辑马库斯·布拉克利正准备宣布在新的所有者默多克到任后,这张具有多年传统的老牌报纸未来将如何发展。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马库斯·布拉克利最终打败竞争对手坐上《华尔街日报》总编辑之时,正是默多克决定斥资50亿美元竞购这家报纸之时。新的所有者意味着新的采编价值取向,这让坚守传统的布拉克利感到困惑。在交易正式对外公布之后不久,布拉克利对朋友坦白称:我花了毕生精力取得目前的成就,难道以后就要惟默多克的命令是从吗?

虽然有所抱怨,但资本的意志很快体现出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华尔街日报》报道取向上的改变已经相当明显。在默多克之前,《华尔街日报》的传统业务价值观是编辑至上:每一篇稿件平均要经过8.3个编辑的修改才能最终付印。默多克虽然没有公开对此表示反对,但他对于这一冗长的编辑过程显然感到不满。正式入主之后不久,《华尔街日报》这种招牌性的传统分析长文开始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短促的新闻报道。简明成为新的新闻价值取向。

对于布拉克利来说,他对《华尔街日报》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与其前任一脉相承,被外界称为《华尔街日报》3.0。也就是说,未来每天突发新闻都将在《华尔街日报》的付费新闻网站上滚动更新,第二天的报纸再进一步对新闻事实给出深入的分析报道。但是对于默多克而言,这种操作手法显然过于冗长。默多克和他的智囊团将文章过于冗长称为美国新闻业界的通病。在他看来,英国的报纸更加懂得头版头条标题的作用,默多克希望自己的报纸能够直截了当地向公众传播重大新闻事件,而不是坐在办公室洋洋洒洒撰写所谓的冷静客观的分析报道。

开始,布拉克利还尝试着在默多克的媒体价值观以及《华尔街日报》传统新闻理念中找到平衡。他在当天的会议上对编辑部的高级编辑们强调:每一篇在头版出现的文章都必须竞争版位。但即便是这样轻微的变革,也意味着和《华尔街日报》的新闻传统背离,布拉克利将为此承担相当大的信任压力。果不其然,当布拉克利离开会议室的时候,从麦克风中可以很清楚地传来一两声驻外编辑部负责人对此不屑一顾的嘲弄声。

布拉克利的努力并不尽如人意。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他总是忙于赶往某地,必须向他报告的编辑甚至很难有时间坐下来讨论一篇稿子。看起来他被保持《华尔街日报》传统价值观念的理想占据了太多时间,以至于根本抽不出时间来具体管理这家报纸。布拉克利将所有与默多克相关的书都找来翻阅,包括以往默多克买下报纸的总编辑们的回忆录,特别是其中关于默多克如何改变这些媒体传统的部分。尽管看过无数先例,布拉克利依然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这些总编辑们所无法完成的任务,但他的决心却在编辑部中成为茶余饭后编辑们的笑谈。

变化如期而至

数月之后的一天早晨,布拉克利在黑莓手机上看到《华尔街日报》发行人罗伯特·汤姆逊发来的一则消息:我们必须和莱斯利顿谈谈。莱斯利顿是默多克钦定的道琼斯集团C EO,早在默多克经营《阿德莱德新闻报》时就追随左右。

在莱斯利顿的办公室里,莱斯利顿很明确地表示,虽然推行起来会有阻力,但管理层希望布拉克利能够进一步改造编辑流程。我们认为目前的状况是不对的,我们希望做出一些改变。莱斯利顿和汤姆逊并没有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但布拉克利知道这都是默多克的意愿的贯彻。

默多克贯彻采编意图的做法通常从更换总编辑开始。在布拉克利之前,默多克已经先后多次在收购新的报纸之后更换编辑部高层。布拉克利很清楚自己也将是下一个,但他依然很明确地对莱斯利顿说:我知道如果没有报纸所有者的支持,我很难再在总编辑的位置上继续干下去。任何对《华尔街日报》有益的改变,我都会去做,包括必要时候的一些退让。我认为你们现在的决定是错误的。

布拉克利和汤姆逊是多年好友。在决定下达的当晚,布拉克利和汤姆逊在外小聚,布拉克利感到非常沮丧。他认为自己已经尽最大努力去改变《华尔街日报》的传统,以迎合默多克在新闻价值取向上的判断,资方依然对此漠视不理无疑毫无理由。但是汤姆逊的话一语中的———“现在的问题是报纸的所有者转手,变革不可能因为个人意愿而停顿。

尽管感到郁闷,但布拉克利唯一能做的只有告诉编辑们,变革即将到来。对他个人而言,这也意味着自己为之奋斗二十余年的事业即将终止。在强大的资本面前,他唯一的谈判优势仅剩下他的离开对默多克谋划中的新《华尔街日报》而言将带来多大的损失。

与默多克的一次午餐

在评论界看来,布拉克利最大的特点在于他对《华尔街日报》传统的热爱和坚持。尽管他为了获得总编辑一职经历过长时间的奋斗,并且也曾对传统做出一定的妥协,但他依然是维持这份报纸传统的最佳人选。

当《华尔街日报》卷入和默多克的交易传闻之后,布拉克利就对当时的股东班克罗夫特家族强烈建议,一旦报纸转手,必须与默多克签订保证《华尔街日报》采编价值观独立的协议文件。同时,他也通过私人途径寻求罗伯特·汤姆逊的帮助。如果你当时有幸在办公室看到布拉克利,你就会发现他会比实际年龄46岁看上去苍老许多,整个精神状态是相当典型的转变期的焦虑不安。

显然,默多克也了解他的价值所在,并主动抛出了橄榄枝。默多克正式入主之后的第一次新闻采编会议中,秘书突然通知布拉克利默多克想和你通话。

布拉克利在办公室接通电话后,双方迅速切入正题。

我听说你担心采编团队的流失。默多克说。

布拉克利回答道:我更担心的其实是团队在采编价值观上的冲突,因为他们不认同您的新闻操作理念。

但实际上,当时《华尔街日报》编辑部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反对默多克竞购的浪潮,因为采编团队在目前的新闻工业中的发言权已经大不如前,更多的人更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能够保障。默多克随后邀请布拉克利周五共进午餐,以便与自己新购入报纸的总编辑进一步沟通。而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布拉克利当时说必须要先查看日程安排,再给他回复。

三天之后,布拉克利如约赴会,两人在新闻集团三楼餐厅中碰面并闲聊。经过一番试探之后,默多克向布拉克利正式坦白了自己对《华尔街日报》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纽约时报》左右了美国国内舆论的走向,我们应该报道更多的独家新闻。默多克对他说。

在默多克的计划中,《华尔街日报》未来将增加4个版的内容,专注于政治和突发新闻。数天前,明尼安那波利斯一座桥梁倒塌,造成13人死亡、145人受伤,《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均在头版显著位置对此事进行报道,但《华尔街日报》仅仅将其浓缩为一条117字的新闻,放在头版世界栏目当中,因为报纸的传统是不报道非经济类新闻。

我们应该在头版对此进行报道,这是非常重大的基础设施交通事故,我能够看到这一事件对于投资市场的影响。默多克认为。

在这次午餐过后,布拉克利似乎得到了鼓舞,他开始继续推进自己在采编理念方面的变革。但是传统与资本的理念冲突在事后显然被证明无法通过简单的沟通协调达成新的一致。

对于布拉克利而言,从默多克介入洽购道琼斯集团股份之时,其对于《华尔街日报》新闻传统最底线的要求就是默多克不干涉采编的新闻自由;但是对于意欲借助《华尔街日报》打造能与《纽约时报》相抗衡综合类政经媒体的默多克而言,仅仅局限于商业报道的传统显然是不符合其战略规划思路的。

实际上早在默多克购买《华尔街日报》的意图浮出水面之前,布拉克利就已经考虑过报社的传统是否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问题。在他设计的构想当中,《华尔街日报》未来也必然要走出目前仅根植于资本市场的局限视野,转而在更大范围内关注商业世界和全球社会。未来《华尔街日报》的头版将关注全球政治新闻,报道领域将扩展到政治、文化、艺术和科技;商业报道将从目前的首叠退居次叠,资本市场报道将为新媒体、新科技等等内容让路。

但是无论这些思路和默多克的想法有多贴切,双方在关键点上的分歧依旧无法调和:只要布拉克利坚持采编独立原则,默多克就不可能不把自己的意志贯彻到《华尔街日报》的版面中去。最终的结果可以预见,默多克通过独立采编委员会将布拉克利架空,全面介入到《华尔街日报》的版面设计和选题操作之中。

谁的理念更好?

最终布拉克利选择离开《华尔街日报》。

在他离开之后,汤姆逊受默多克任命负责挑选合适的继任者。但在一个月之后,他发现自己才是现在这份《华尔街日报》最合适的总编辑。在他的带领下,《华尔街日报》如默多克所预期的那样和《纽约时报》在全方位展开了正面竞争。在保留绝大部分编辑骨干的同时,汤姆逊擢升热拉尔·贝克成为自己的副手,他们两人一并推进了《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传统变革。现在这份报纸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传统的长篇分析评论文章,转而成为默多克一直所期望的那种关注突发新闻和头版冲击力的媒体形态。

凭借这一平台,默多克在美国新闻和社会界迅速建立影响力。默多克通过《华尔街日报》对《纽约时报》以及其他传统美国新闻媒体带来强劲的冲击,具有标志意义的传统分析性报道在其他媒体也迅速变得销声匿迹。到2009年第三季度,《华尔街日报》的发行量正式超过《今日美国》,达到惊人的202万份,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媒体。

在对外界谈及自己的经营理念时,默多克的回答一如既往的直率而且简单———“我们造就了一份更好的报纸。对不起,这就是这么简单。

布拉克利离开《华尔街日报》后也没有闲着,他最终也得到机会亲自操刀改变一份报纸。他受聘成为另一家著名媒体《华盛顿邮报》的执行总编辑。自从20089月份正式上任后,他已经将《华盛顿邮报》的在线内容和日常版面打通,并关闭了《华盛顿邮报》的国内记者站。谈及和默多克的观念摩擦,布拉克利答复———“怀念在《华尔街日报》的岁月吗?未必。和我曾经成长的环境和氛围相比,现在的《华尔街日报》早已经是一个陌生地了。

阅读(936) | 评论(0) | 收藏(0) | 推荐(0) | 举报

暂无评论
  • 发评论
  • 登录 | 注册
  • 最少5个汉字。请勿发表色情、反动的内容或广告,谢谢合作。
    • 请选择表情
    • 真棒
    • 我生气了
    • 我酷吧
    • 微笑
    • 热吻
    • 好害羞
    • 翻白眼
    • 悲伤
    • 抓狂
    • 疑问
    • 窃笑
    • 惊讶
    • 鬼脸
    • 大笑
    • 呲牙
    • 闭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豪宅之家的观点或立场。
    copyright (c) 2004 haozhai.cn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豪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