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该“住嘴”的不仅是馒头,还有品牌迷信
2011-04-13 13:41:17我对陈凯歌导演的认知,经历了三个阶段所串联的两次转变过程:
最早的时候,我不讳言不喜欢陈凯歌的电影,甚至因此不喜欢这个中年帅锅。因为觉得情节穿越过于大胆,他支离破碎的环节中需要观众自己去猜度乃至填充一些大导演所不屑的“想都想得出来”之桥段。我总觉得这样看电影太累,花钱还要在一个半到两小时之内不断琢磨不断猜,借用陈大导演呵斥胡戈的句式——“陈大导演,人不能糊弄到这个地步!”
等到陈冠希的艳照门之后,我开始发现陈凯歌导演的卜卦能力乃至灵异DNA,因为【无极】中的某些场景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验证:饰演倾城的张柏芝对百万将士说:“你们想看我脱衣服吗?”结果小张小陈就让全球几亿人都看到她脱衣服了!当年《无极》被很多观众看完都说无极是垃圾,陈凯歌就说了:"过三四年你们再看就看懂了",他果然灵验了。
昨天,我在青岛小旅馆百无聊赖看电视,在CCTV13套就看到了一个发生在上海很木有腔调的事件,权且成为“无良馒头”事件,大致意思就是上海某食品厂用色素添加剂乃至其他化学产品将回收的馒头再加工再出售,其实这“也是个小事情”,因为在经历了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一系列“要死人的事情”之后,这个馒头也是小巫见大巫了,难为了CCTV13套很13地又是跟踪又是偷拍又是谴责又是公信,辛苦了!
这个事情又让我对陈凯歌导演的灵异顶礼膜拜,因为当年有个叫胡戈(不是胡歌)的准帅锅拍了个山寨【无极】名叫【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现在看来这个帽子带在这次馒头事件的脑袋上,属于标准的“姓何的嫁给了姓郑的,郑何氏(正合适)!”
说了这么多由陈凯歌导演引发的桥段作为开场铺垫,接下来要严肃了。但这个严肃也无法覆盖随处可见的无厘头,因为如果将馒头事件和建筑施工质量混搭起来,那么至少一半的企业施工是不合格的,那些小到渗水漏雨起裂,达到安全事故出人命,归到最终还不是层层转包之后“新郎已是陌生人”,做房地产的大家都懂的。
而就馒头事件而言,我更想对那些推动乃至迷信所谓品牌忠诚和追随的上书房行走们大声呵斥:“谢特阿普!”背景音乐我想用【不要再来伤害我】。
曾写过一篇博文【俗话不可信】,里面谈到了随着时代的向上发展和本性的向下发展,我们曾被告诫的道理很多已经被证明是没有道理。比如,我小时候被母亲告诫:“一分价钿一分货,王家沙的点心就是比我们弄堂门口的要好吃要卫生!”随之在岁月的印记里我们知道“买贵的东西不吃亏”,而现实呢?
据我所知,在华北地区三鹿奶粉的江湖地位就是长三角的“光明牌”,我相信也会有很多父母因为三鹿的“省优部优国优”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三鹿到永久”,对于市井而言“看牌子”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品牌忠诚,而忠诚得到的回报是【好人一身不安】!
双汇当年广告那个铺天盖地排山倒海哟!不仅也是“省优部优国优女优”,而且中央电视台还连篇累牍地宣传双汇的厂双汇的人和双汇的肉,我也在家里每次需要做色拉的时候会习惯性到超市买一卷双汇的熏肉,但现在我那个悔哟!
昨天CCTV13套的【馒头报道】中采访了很多消费者,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他们也振振有词:
理由一,“吃粗粮,健康呀!”这话我也曾经常被灌输,现在看来除了认同它是一句好的广告语之外,再无积极意义;
理由二:“买馒头基本都到大超市,尽管贵一点,但大超市质量放心!”这话可以写成标语贴在被曝光的华联、联华、迪亚天天等超市的门口作为年会宣传语,善良的人们啊!
我一直不屑很多开发商对于品牌的要求,当然我更搞不懂很多开发商为什么对所谓的品牌这么较真。我一直认为“在没有实现资金暴利乃至盆满钵满之后,人的本性是不会有慈善公益乃至品牌因子的”,所以我经常对这些较真的开发商说:“先把钱赚好,赚得晚上可以安心睡觉”之后再去谈什么品牌的乌托邦!
回到馒头事件,今天对自己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彻底抛弃所谓对品牌的迷信和忠贞,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赖最好是建立在“滥交”的前提下,即你可以“广泛结交女朋友,然后从中比较挑选一个共渡一生!”
相信广告,不如相信价格,
相信“省优部优国优”,不如相信“女优”,
那些相信砖家叫兽,不如相信运气!
我现在在食品消费上就抱着这样一种不停换人的策略,同样价格的就换着买,不同价格的就便宜着买,那些“王家沙的点心就是不一样”已经神马都是浮云!
该住嘴的不仅是馒头,还有消费者对于牌子的执迷不悔。
当然,站在商家的立场上,品牌该象真理标准大讨论一样进行全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