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收藏博客 | 豪宅博客
    个人资料
  • 姓名:叶檀豪宅专家
  • 博客等级:16
  • 博客积分:663602
  • 博客访问:704082
    博客标签

我的好友
  • 博文

央行还要加息再加息

2011-04-06 10:51:01

进入本次货币紧缩周期以来,央行已经四次加息,共上调100个基点。

4月5日晚,中国央行宣布,4月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次加息在预期之中,终端产品与上游资产品价格节节攀升,国际油价屡创金融危机以来新高,通胀预期恶化,加息是必然之举,也是必要之举。

此次加息还不算紧缩,央行的紧缩政策较为温和。

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央行的利率政策十分迟缓。今年1月19日,巴西央行将利率上调至11.25%,以抑制严峻的通胀形势。印度同样如此,3月17日印度央行宣布将存贷款利率各提高25个基点,调整后分别为5.75%和6.75%,从去年3月以来印度央行八次加息。其他新兴经济体大同小异,即使央行再不愿意加息,今年新兴经济体集体抗通胀这一主旋律不会改变。早加比迟加更具主动性。

我国2月份CPI低于其他经济体,似乎加息的步伐不必太快,实则大谬不然。

加息如箭在弦,不得不发:一是央票发行利率已经达到3.19%,显示市场无处可去的资金过于充裕,流动性依然宽松;二是银行存准率已经调到历史新高,继续上调存准率将使银行支付紧缩成本,同时黑市的资金交易会越来越猖獗;三是3月份的CPI可能突破5%,通胀业已从终端产品到资源性产品形成自我达成的循环,发改委屡次祭出行政控制物价的法宝,如此下去,中国的市场定价体系将日益扭曲,今后控制通胀日益困难;四是外汇占款还有高位徘徊的势头,根据央行4月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新增外汇占款2145.23亿元,环比下降57%。但1月份我国新增外汇占款达5016亿元,是自去年10月创下的30个月新高5190亿元后的第二新高。总体而言,外汇占款仍然处于高位;最后,日本地震等天灾继续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升。

紧缩流动性只有两个办法,发行国债尤其是与CPI挂钩的国债;加息。通过资本市场吸纳货币的办法不可行,实质是把资金从居民的手中转到企业的手中,流动性依然。

央行有必要加息、再加息,体现改变负利率的决心。

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25%,以今年平均4.5%CPI计,仍有1.25%的空间,也就是说,即便央行的控制政策见效CPI下降,仍然存在4次以上的加息机会。不要担心加息会困扰企业的正常经营,事实上,目前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基本上不可能贷到平价的资金。

加息最让人担忧的是热钱流入。

在这方面央行给了我们最大的安慰。2月1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一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首度披露了官方对“热钱”的估算数据:2010年“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占外汇储备增量的7.6%,占当年GDP的0.6%。2003年至2010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强化,“热钱”合计净流入近3000亿美元。如此少的热钱,怕他怎的?事实上,这是个错误的估计,从广东社科院等的统计数据看,民间的热钱数量远在乐观的数据之上。目前欧美虽然面临通胀压力,却迟迟不肯加息,尤其是美国,将国内经济复苏的指望寄托在全球通胀、改变美国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

应对国际局势,惟有国内紧缩货币、抑制通胀稳定民心,国外据理力争、在欧美采取负责任的货币政策之前,拒绝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忽悠,严防热钱流入。新兴市场的大幅波动,让对冲基金有了用武之地,全球对冲基金行业分析机构HedgeFundResearch(HFR)最新报告,投资到新兴市场的对冲基金资产去年第四季度上涨近100亿美元,使总规模达到1140亿美元,直逼2007年产业巅峰。

面对纷乱的全球金融形势,央行加息稳定内部,同时严控热钱、维持汇率平稳是重中之重,这也是当年德国汇改成功而日本失败的关键所在。

至于加息对市场的影响,央行四次加息已经逐渐接近市场变盘的临界点,如果继续加息,证券与房地产市场将无法消化而下行。如果不再加息,市场将维持震荡中略有上升的格局。

阅读(926) | 评论(1) | 收藏(0) | 推荐(0) | 举报

落雪飞梦:2011-04-06 13:51:49
  • 发评论
  • 登录 | 注册
  • 最少5个汉字。请勿发表色情、反动的内容或广告,谢谢合作。
    • 请选择表情
    • 真棒
    • 我生气了
    • 我酷吧
    • 微笑
    • 热吻
    • 好害羞
    • 翻白眼
    • 悲伤
    • 抓狂
    • 疑问
    • 窃笑
    • 惊讶
    • 鬼脸
    • 大笑
    • 呲牙
    • 闭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豪宅之家的观点或立场。
    copyright (c) 2004 haozhai.cn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豪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