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宏观调控变成微观干预的灾难性后果
2010-11-30 09:23:30大经济学教授许小年最近很不爽,因为他对当前政府直接干预物价很不满意,觉得很丢脸。他认为,宏观政策因此也只有两个: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绿豆、土豆不是宏观,打压房价、菜价也不是宏观调控。将“政府调控”等同于“宏观调控”,再以宏观调控的名义,滥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这是对宏观经济学的亵渎。所以,这令很多教授很没面子,“如果不是迫于生活压力,真不想再干下去了”。
许小年文中痛斥宏观调控变成了政府干预,实质上是“微观调控”。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政府以打击投机为名义,确实干了不少疑似越法的事情,以发改委为代表的官僚们,像诸葛亮那样,忙得是鞠躬尽瘁,事无大小必亲躬。
但是,我不太同意许小年先生的加息熄灭物价论,这一点有点玄乎,而且日本和美国的教训都证明,连续逼宫式加息,不仅仅摧毁了物价体系,而且还摧毁了日美两国的经济动力,日本至今陷入衰退的二十年中。在过剩经济体制下,悍然加息是得不偿失的措施,2006——2008加息和上调准备金之频繁,超越了历史任何时期,结果是在人民币升值的推动下,物价至今未回落。而且,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等紧缩政策,还导致了大量的实业倒闭,国企趁乱出击,大搞国进民退。如今看来,卡脖子式的紧缩政策,不但没有将物价打下来,反而将中国制造的基础,千万民企打垮了。
我认同当前的物价上涨是货币现象,但是,需要明白,主要是资源、能源、资产价格在涨,制造业并没有怎么涨,而且由于成本的提高,制造业现在也是困难重重,利润被扒了一层又一层。所以,许小年先生对于电价等价格上涨欣喜若狂,我认为这是从下面掏空中国制造的实力。收紧货币政策是从金融角度来摧毁中国制造的基础(对央企们来说无碍,对民企来说,在贷款宽松的时候,都难以贷款,如许小年先生说的贷款票),而人民币升值也是从下面掏空企业的利润。消费力的不足,又从上面挤压中国制造的实力,结果不用欧美日的货币升值战略了,我们自己就把制造业给自宫了。我们不是怀着恶意去揣摩金融帝国主义者的,因为日本当年就是这样被趴下的,苏联就是这样被搞解体的。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货币超发是在资源、资产、能源价格发现基础之上的结果,其中有合理的部分,只不过是,现行贷款偏向身份,而不是效率,偏向国企和央企,甚至政府机构,而不是经济的基础,千千万万的民企。民企在加息和上调准备金是最倒霉的,告贷无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现代社会,企业最危险的是血管堵塞,即现金流出问题,只要一次危机就能将其搞垮,多少年的心血全交给高利贷者了。可以很不客气的说,现代的信贷很多都成为大企业炒作赚钱的工具了,只要披着那身皮,都能贷款炒来炒去,充当利润,吹嘘自己为国家赚了多少钱,你问他要利润,他又哭穷,反而要财政补贴。贷款不是按着效率分配,而是按着身份分配,这是市场经济最大不公正。我们的股市不是为企业筹集资金发展实业的,而是为国企上市圈钱服务的,很多央企和国企虽然没有权力印钱,但是增发那么多股票,上市圈了那么多钱,和印钱有什么区别?你公司股票跌得那么惨,实体公司照样大发财,畸形的贷款体制加上落后金融市场,成为当前中国物价上涨的最核心的金融根源。
这么多的贷款不去干实业,整天想着炒房炒股炒地皮炒蒜炒粮食,老百姓的物价能不涨吗?成本能不提高吗?不去想着削减成本,却整日想着提高成本,逼着物价上涨。垄断企业故意制造供应紧张,借以敛财;一些政府部门,整天不去想着如何减少管理内耗成本,整天想着怎么加税、怎么搞个潜规则、设立个门槛好敛财,各种国家的善良律政,都变成了胥吏们敲诈勒索的工具。诸君难道没看到,现在有多少年轻人还愿意创业,都愿意当牧羊人——公务员,有了权力就可以卡拿要,侵蚀国家和民生的基础。成批成批的青年学生,变成了公务员,趁机卡拿要,增加管理成本。
消息不是说,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工作已于26日18时结束,最终报名人数达到1415138人,最热的职位创下了4961∶1的纪录。今年的“国考”再次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面。对此,有外国媒体指出,人人争抢公务员这个“铁饭碗”,中国社会已出现过度求稳的心态,这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障碍。
另一方面,成批成批的企业员工,等待新机会,成批成批的大学生,要找工作,成批成批的农民工也工作,但是,我们的国企和事业单位,甩开了历史包袱后,增加了效益,但是,很多都却没有用之于民,成千上万的百姓,需要成千上万的民企来就业,国企们不管了,总得让民企们出来做点事吧。总理说我们还有两亿失业人口要就业,我们怎么办?还这样不断侵害中国制造,以各种名义来自宫,就能解决物价问题吗?
另外,我们认为,中国大搞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要合理规划好,不要搞浪费。应当像19、20世纪的美国那样,让铁路成为美国腾飞的基础。我们的一些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之间,很多都是浪费的,但是,中部地区,是中国的龙腰,这些地方很多交通还不发达,经济水平就赶不上去。这样一来,人都到大城市里去,结果交通堵塞,人满为患,制造了道路缺乏的假象。低水平的投资,都加在过路费和税收上,让百姓为低效低能的投资埋单,为中国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