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货币政策收紧 套利空间缩小
2010-11-11 11:41:58中国决策者正在全力抑通胀。
11月10日晚,央行决定从16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到2008年6月17.5%的历史高位。
此举显示,我国的货币政策开始转向,适度宽松退出舞台,控制通胀与资产品价格成为主导思想。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资本项目开放将适度放缓,内部稳定暂时压倒了货币国际化的进程。
目前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基于两大原因。首先是CPI居高不下,全年CPI有可能突破年初设定的3%的警戒线。央行在10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公布的前一天加息,说明即将公布的数据压力较大,通胀预期大大增加。国家发改委官员首次认可了这一预期。11月9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上表示,估计今年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要比3%稍微高出一点。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9月CPI已达3.6%,前9个月累计达到2.9%。CPI上升迫使决策者将政策着眼点回到内部市场的稳定。
其次是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减。G20峰会召开前夕人民币大升,截止11月9日,美元指数实现三连阳,各国货币兑美元汇率普遍下跌,人民币兑美元却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升至6.64附近。
有人斥之为峰会之前的示弱示好、有人认为是在压力下被迫升值,无论动机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使控制资金成为必然之举,导致热钱竞逐。
一直通过民间钱庄研究热钱规模的广东社科院境外热钱课题研究组负责人黎友焕表示,据其估算,已流入中国境内的热钱规模在1.5万亿美元以上。根据海关11月9号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10月贸易顺差约为271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10月出口环比下降6.2%,进口环比下降15%,贸易商通过各种手段将人民币留在手中,导致人民币净流入增加。
热钱、香港楼市与股市的坚挺已经引起高度警觉,在9号的第三次中英经济财经对话,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歧山表示,新兴经济体资本大量流入,通胀风险上升。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冲击市场信心。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仍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与内生外源性通胀的双重逼迫下,中国不得不紧缩货币,从央票、存款准备金到加息,已经悉数上阵。
存款准备金这一政策工具优于加息。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存款准备金率是最直接的控制货币发行量的工具。加息将扩大热钱的套利空间,无法阻止外源性通胀,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直接锁定3000亿左右的信贷发放空间,同时抑制信贷开始的上万亿元的货币链条式增长。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负面作用是加重央行支付利率的负担,对于提高银行的业绩不利。截止今年3月,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超过10万亿元,占央行负债总额的46.31%,央行向各机构支付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为1.62%、超额准备金利率为0.72%,但仍然低于央票利率。同时,由于目前各大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都在2%以下的低位,因此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信贷能力有较大负面影响。今年的信贷发行基本告一段落。
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物价上涨影响社会稳定、热钱进入炒高人民币资产价格,因此,央行支付的数千亿元利率的代价在重大的战略面前不值一提。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于证券市场有负面影响。基本的判断是,此轮本该由货币冲击产生的资产泡沫,由于做大扩容的蓄水池以及越来越严厉的货币政策而被稀释,目前证券市场的大震荡显示了多空双方的激烈博弈,未来业绩好并且受到鼓励的行业的公司将有持续上涨空间,而其他行业则会受到政策与扩容的打击上下波动。
房地产市场已是纸老虎,信托的盛行与企业之间的大量互保,已经揭示前期对房地产市场的单向紧缩正在产生效果,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过是向纸老虎头上又打了一棍。
在内部紧缩之后,中国需要拓展在外部的空间,针对全球货币越来越严厉的表态,显示中国政府不可能容忍中国成为全球热钱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