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假如让冯小刚做开发商
2010-08-10 11:45:57最近一个月和冯小刚有关的事件叫做【唐山大地震】。不否认我之前曾经在微博上说过,因为如今职场生活辛苦异常所以已经没有盈余时间、眼泪和同情心去到电影院去一起偷看历史的记忆,但这并不表示我对冯小刚和这部电影不关注。
我工作之余抽空看了至少有五篇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和两段相关采访视频。其中的言论和观点除了那些苍白的“惨啊惨”和那些心智不全的“为何要将【唐山大地震】的票房建立在国人的痛苦REP之上!”,有一个关于冯小刚的感言比较令人深思。缘起于有记者感慨原来以为冯小刚是个喜剧大师没想到悲剧也可以如此煽情,冯小刚的回答掷地有声却也话里有话:“我出身平民家庭,我了解老百姓的情绪需要,所以我和那些贵族导演眼中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由此,引出本文这个看似无厘头的命题。
冯小刚做开发商之顶理由A:他懂得需求
去年做媒体时全程领衔了那个轰动上海的X豪宅推广策划。经常去开会,感觉到内部的肃杀,这之后我一度发出并不想去开发商处工作的念头,总结起来说那企业的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企业的产品就是老板产品。后来接触了其他一些,才知道原来几乎所有民企都是这样的。
我们在研判一个房地产产品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对于户型、配套、风格的抱怨,这种抱怨始于代理公司觉得甲方产品做偏了,接力这种抱怨的是开发商,因为他们也很无奈,因为“我们老板喜欢”。
无意去评判民企中的老板至尊,但至少可以证明一点,将产品的源泉建立在老板的思路上是错误的,老板怎么能感受买房者对于面积的斤斤计较呢?老板怎么能感受买房者对于菜场超市的迫不及待呢?老板怎么能理解观光电梯的华而不实呢?
所以说,今天的冯小刚未必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从他的电影来看至少他脑子里还有普通人的需要。试想,如果冯小刚是开发商,他一定会和房型设计师斤斤计较而不会如一般开发商般来一句:“我觉得至少得有个200平方米!”,如此这般之豪迈!所以顶冯小刚成为开发商.
冯小刚做开发商之顶理由B:他适度包装
冯小刚电影一看选题二看营销,这是这么多年以来很多业内和精到影迷的观点。抛却他的电影或喜剧或悲剧的定义之外,他在每部电影和电影宣传中都有独特亮点。【大腕】让大家知道了丧事背后的商机模式,【集结号】让我们知道了人和人之间的那一种难以拿捏的距离美学,如今【唐山大地震】不仅没有弄得像常规一样惨不忍睹却也通过细节催泪连连。说看冯小刚的电影长智商或者冯小刚电影恰恰是给有智商的人才看得懂,一点也不为过。
即使是如今被广泛诟病的广告植入问题,同样两个案例,我们先看赵本山春晚的【捐款】,构思的被捐款母亲拿着国宴酒来谢恩人的桥段,简直就是侮辱城市人的智慧!一个需要别人资助孩子上学的母亲,狠心购买贵重礼品谢恩人并非不可能,但是她怎么就能选了普通消费者群体中知名度不高却仅能在国宴上选用的酒品呢?套用陈凯歌的话说“人不能无知到这个地步!”
相比之下,冯小刚在广告植入中也算开山鼻祖,但是运用合理、隐藏痕迹却事后往往收到很少效果,最明显就是【非诚勿扰】营销了北海道,之前20年的【排球女将】也屡屡出现北海道为何商业机会就没有体现出来呢?时代不同消费力不同或是一种辩解,但手法不同展现G点不同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功力。
如果冯小刚做了开发商,我们相信他在推广主题确定、广告表达、SP活动设置等方面,一定会有超过常规的那些强制&愚钝做法,让买了冯总开发的房子还心甘情愿做房奴!
冯小刚做开发商之顶理由C:他才双甲方
房产营销这几年一直在叫嚣的一个理念叫做双甲方,即开发企业和营销企业目的一样所以大家要齐心合力。但事实如何?还真不可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营销企业的目的是结算佣金,所以他们在定价&溢价的制定、房源的推出策略等方面都采用了“好牌先打”的急功近利,但开发商至少项目总经理的想法不是这样,他或许已退休倒计时了自然得为自己准备赚一笔退休金,所以不急着卖房还美其名曰不想贱卖。那么在相关政策上一定是和营销方貌合神离。别说甲乙方无法真合拍,就是销售员和总经理的想法也是不同的。
如果冯小刚做开发商,且他全程参与了产品的孕育和成长,当然票房也是重中之重,但又是开发、销售、策划、推广一肩挑,只有他一言九鼎也就从上到下地“统一了思想”,而且我们相信冯小刚在营销方面的不露痕迹是一个我们所有营销人望尘莫及的“杀招”,我们一直矢志于此却渐行渐远的“得了便宜还卖乖”或许有望被他真实实现。因为他懂得催泪、懂得心理、懂得植入、懂得公益,所以看好冯小刚的房地产之路。
今天选图片的时候,只是输入了“冯小刚、房地产”的字样,没想到就找到一张冯小刚和大腕冯仑同一场景的图片,他们在说什么?在探讨开发还是研究包装?这已经不重要。
冯小刚最终也几乎不可能涉足房地产开发,但是我们希望广大开发商同行,可以多看看多学学冯小刚,从需求出发,把自己从嘴巴落实到心里,做一次来自我心的微服私访!这或就是本文歪设想所希望达到的正思考!